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精神分析二十年

(2010-04-14 20:39:00)
标签:

杂谈

     “我的精神分析二十年”是总部在杭州的“润本中国”举办的一次几个心理治疗师的对话会,我,曾奇峰,李子勋,张海音,当然还有与会的百多听众。

 

   这是我回国后参加的蛮有意思的一个活动。说来还有一点故事。我十年前写了一篇小文叫“对国内精神分析的一些看法”。其中又欣赏又批评了一下奇峰的一篇文章,不料这倒引发了我与奇峰的一段友情。我们开始网上通信,但是却十年都没有真正见过面。有一年,国内精神分析大会,本和奇峰约好了,在大会里有一个对谈,同样是好几个人,但后来又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  直到去年底,我们才第一次见面,笑言是“历史性的聚会”。

  

   同样,也是这一次,终于开始有了和国内同行在一起切磋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和有纪念意义的。我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年,从打进大学学心理学到后来注册为心理学家,在不同单位做心理治疗工作,同学同事皆为西人,其中滋味有甜有酸,难以言表。。。。

   

   不过这次对话会,有趣的是我和子勋对的比较多,海音次之,奇峰倒成了主持人的角色,提问居多,不过这也有一个原因,奇峰做主持做的特别好!

   

  当然这一次的对话会,还谈不上真正的切磋。我隐约觉得还是不太过瘾。。。。。是因为时间太短?是因为和台下互动的不够? 。。。

  

  会后我时常会思考这些活动的意义。其实我们这些活动,本来背后还有一个构思:叫“围炉夜话”。心理治疗固然有医病的成分,但它可以扩展到另一层意义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发展一种谈话,交流的艺术,一种促膝谈心的艺术。这不是饭桌文化,不是酒吧文化,不是夜总会文化,而是另一种东西。。。。。让心变得温暖,让心变得真实,让心变得宁静,让心变得智慧。。。。

 

  会后也听到有评论说,你们这还是做秀! 呵呵,这种评论有意思,但我想听的是一种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怎么样我们可以在心理治疗之外,创造一些如此的活动方式,让我们的构思可以实现? 或者说,你对我们这种活动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吗?”

  

  ---------

  

  最后,还有,会后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摘录我们说过的一些话。好像里面有些张冠李戴的地方,在此纠正一下:

 

“我们可以不必对成因花太多时间,而更应该关注如何解决。”——李子勋

“如果你的行为看着像一个佛教徒,那你还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李子勋

“我们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至于使用的是什么工具(行为,认知,精神分析),并不是最重要的。”——曾奇峰 (这是奇峰说得吗?不确定)

“因为有了精神分析,中国的仁爱观才得以真正落实。”——韩岩

“精神分析要直面人最真实的一面,而这是中国文化中比较忌讳的。” ——韩岩

“如果你想到佛陀那里去,你就要先到弗洛伊德那里去。”——曾奇峰 (这句话是我说的)。

“精神分析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大量的个案基础上。”——韩岩

“(善于倾听的)泥菩萨就是一个精神分析师。”——李子勋

“中国的佛教是汉人理解的佛教,有本我的呈现;儒教讲的是做人的文化,讲的是自我;道家是比较超然的,是超我。在中国历史上,太平的时候佛教兴旺,动乱的时候道家兴旺。”——李子勋

“中国文化探究人与人的关系,印度文化是探索自我的,西方文化追求的是科学的发展。”——李子勋

“精神分析与哲学的不同在于,它是建立在(临床)经验上的科学,是自下而上的。”——韩岩

“通过心理学习,可以解释很多事,但不能解释心理学本身。”——韩岩 (这句话是我说的吗?好像我没有记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