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的精神分析二十年”是总部在杭州的“润本中国”举办的一次几个心理治疗师的对话会,我,曾奇峰,李子勋,张海音,当然还有与会的百多听众。
“我们可以不必对成因花太多时间,而更应该关注如何解决。”——李子勋
“如果你的行为看着像一个佛教徒,那你还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李子勋
“我们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至于使用的是什么工具(行为,认知,精神分析),并不是最重要的。”——曾奇峰 (这是奇峰说得吗?不确定)
“因为有了精神分析,中国的’仁爱观’才得以真正落实。”——韩岩
“精神分析要直面人最真实的一面,而这是中国文化中比较忌讳的。” ——韩岩
“如果你想到佛陀那里去,你就要先到弗洛伊德那里去。”——曾奇峰 (这句话是我说的)。
“精神分析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大量的个案基础上。”——韩岩
“(善于倾听的)泥菩萨就是一个精神分析师。”——李子勋
“中国的佛教是汉人理解的佛教,有本我的呈现;儒教讲的是做人的文化,讲的是自我;道家是比较超然的,是超我。在中国历史上,太平的时候佛教兴旺,动乱的时候道家兴旺。”——李子勋
“中国文化探究人与人的关系,印度文化是探索自我的,西方文化追求的是科学的发展。”——李子勋
“精神分析与哲学的不同在于,它是建立在(临床)经验上的科学,是自下而上的。”——韩岩
“通过心理学习,可以解释很多事,但不能解释心理学本身。”——韩岩 (这句话是我说的吗?好像我没有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