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现在我想是时候转载一下无名氏三的一个评论了.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说法,说的是,人心有四种境界;自下而上分别为,欲、情、爱、慈悲。而我们的心境,会在自己的周遭形成一个“场”;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这样的“场”,便会影响到周遭的环境(包括他人);然后,外界的种种,再折射回我们的内心...
之所以从“心境”谈起,自然是因为,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境由心生。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心境?
前面几个朋友提到了“欲望”这个词,有着许多生动的描绘,还提出了许多在我看来很值得深入思考的“疑问”。
其实,依照我的看法,那些所谓的“欲望”,绝大多数,都是各种“欲”与各种“情(结)”的“综合品”...(即,前述人心的前两种境界)
所以,我非常喜欢并且认同博主开篇写的那句:其实人的"欲望”除了最基本的生理性的那屈指可数的几个外,
其他的都是你和其它人一起"创造”出来的。
那么为何会有这些“情结”,我觉得或许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曾经的那些(被)爱“不完全”。假如我们能足够诚实地面对自己,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所作的一切,无非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爱、更纯粹的爱、更完整的爱、更完美的爱、更强大的爱......要知道,孩童时如若欠缺了一个“拥抱”,可不是长大后用十个“拥抱”就能弥补回来的啊!
在我看来,爱,是一种神性的力量;是一种强而有力地感觉;能让生命得以张扬...
第四种呢?慈悲。
我所体会和理解的慈悲,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爱”。我管它叫做,带着悲伤的爱。
若与第三种心境相比:
慈悲是无力的,爱却是充满着力量的;
慈悲是对生命的包容,爱是对生命的承载;
慈悲无法给生命带来直接的“情”或“欲”上的满足,爱却可以让这些生命的“需要”得以满足;
慈悲的背后,依赖的是客观理性的智慧;爱的背后,隐藏着大多是某种感性的“幻想”;
......
那么幸福需要怎样的心境?
就我个人的感受,一个人若要真实地获得幸福,内心最少需要有这样两个“源泉”(并且,是缺一不可):
一个是“爱”,一个是“慈悲”。(注意:这里当然包括了,慈悲“背后”所必然存在的智慧;以及,爱“背后”所必然存在的某种原生自恋式的“幻想”)"
无名氏三的这个评论很长,我最感兴趣的是她/他将爱和慈悲分开的思想.
很难说我完全同意她/他的语言描述,
不过这里似乎蕴涵着一些很值得分化,
精细化的思想潜能.转出来欢迎讨论.
但希望讨论这个可能很热的题目是比较理性平静的.
各人谈各人的观点,
并不一定期望都能一定互相理解和没有误解(如果能当然最好),尊重他人,谨慎发表自己对别人的评价.
(本博主保留删除评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