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以上的测试是测什么呢?
后面的一个测试测的是个叫做“内心安全感”的东西。
这里的安全感指的是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虽然测的仅仅是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它是人的内在安全感的基础。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一个人面对外界世界的挫折的时候,
从很小很小时候, 人们的第一本能是什么呢?
那就是去寻找自己的母亲。
如果母亲的反应是合适的,
那么我们从中得以安慰,这种安慰感就内化为一种安全感。这里的过程非常复杂,
如果有网友希望了解这点,
我以后再另开帖来谈论它。
内在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有心理学家称其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就是说,
当一个人遭遇打击的时候,
有安全感的人容易从中走出来,
因为安全感是一个免疫系统, 消化人生挫折。
它对人的恋爱关系也起很大作用。 为什么呢?
因为有安全感的人, 他比较容易觉得自己可爱,
可信, 别人也可爱, 可信。 可想而知,
这样的人,
他/她在关系中就比较容易把事情处理的好。
相反,如果心中缺乏安全感, 比较麻烦的是,
你会倾向于把事情往坏处想。
结果行为上可能也比较消极。
结果自然就会麻烦比较多。
内在不安全感会有哪些体现? 有三种,这里先说主要的两种。 一种表现出来叫做粘附型。他们的行为是,老是当心别人不够爱自己, 于是他们会不断去亲近别人,要不断证明别人是否爱自己, 结果,他们可能做出的行为反而把别人给吓跑, 或烦跑。第二种表现叫回避型。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不错的,但是别人不可信, 不可爱。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他们的真实感觉, 有可能是一种深深的掩饰。 他们害怕被别人靠近, 他们和别人维持很大的距离。也许他们害怕太靠近的话, 别人会剥夺他们的自由,或者显示出自己一些别人不喜欢的东西。
粘附型心中可能根深蒂固的概念是,
“我不行,
你行”。回避型心中可能的概念是:“我行,
你不行。”
而心中觉得“我行,
你也行”的是安全型。
如果“我不行,
你也不行”,则是以后我要说到的。
现在说后种测试的计算方法。在这里公布该测试的方法, 如果你是咨询师,试图应用此测试的话, 需要小心。你最好熟悉依恋理论的研究。 如果有疑难,可以咨询我。
本测试分成上下两部分。
1-18题测的是你的粘附倾向。19-36题测的是回避倾向。
除了,10, 12,21,
23,27,28,29,30,31,32,34,35,36这些题目外,其他题目的得分就是你给它的分。
比如:第一题:“我害怕我会失去我的伴侣的爱”,如果你的回答是“同意”,
那你就给它6分。而对10,12,21,23,
27,28,29,30,31,32,34,35,36,题目,
你的分数要倒过来算。比如,32题,“我常和我的伴侣讨论事情。”如果你的回答是“同意”,你不该给6分,
而是给2分。再比如, 36题,
“我的伴侣真的理解我和我的需要”,
如果你的回答是“非常不同意”,
那么你不该给它1分, 而是给7分!
你将前面18题目的分数总合加起来,而后除以18。你就得到了一个粘附倾向分。
后面18题目同样做法,
你就得出一个回避倾向分。如果你的分数是高于4(包含4),
那么就说明你有粘附倾向, 或者回避倾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