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横山风味小吃(1)——炸糕
(2020-09-07 02:35:26)
标签:
陕北旅游陕北风味小吃横山饮食风俗横山风味小吃炸油糕横山炸油糕 |
分类: 陕北民俗 |
陕北横山风味小吃(1)——炸糕
选自李发源《横山民俗》
将去皮后的酒谷米或软黄米兑适量硬谷米(饭谷米),浸入水中,数小时后,笊篱捞出滤干,在石碾上碾碎,粗罗成面备用。蒸糕时,撒一层糕面蒸一会儿。熟透,复撒一层糕面,直到把面全部糕面撒完蒸熟为止。把蒸好的糕面放在案上,乘热用手蘸着凉水揉匀成团(水不宜多,否则油糕起泡),谓之甜糕(素糕)。此时即可食用,浇上蜂蜜,粘甜甘爽。将素糕切成薄片,油炸至金黄,即为油糕,外脆里绵,热食口味甚佳。若撒上白糖,另有一番风味,粘软坚韧,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还有用素糕做坯子的食品,内包白糖、枣泥或肉末、白菜馅、豆沙等馅,入锅油炸民间叫“糕角角”,油香、米香、菜香浑然一体,尤为可口,属横山名贵小吃,农村食物之佳品,常常在招待贵宾、逢年过节时食用。在蒸糕时,若加上几层红枣泥,又叫“枣糕”,食时在案板上涂油切成片状即可食用,软香可口。
横山人民素喜食油糕。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糕”与“高”同音,寓有兴旺发达、节节高升的吉祥之意。逢年过节、祝寿满月、婚嫁乔迁之际,糕为必备食品,因此也叫“年糕”“喜糕”“寿糕”。吃油糕时,常常要吃荞面饸饹,这是很有讲究的,金黄色的油糕、又圆又长又韧的面条寓意着步步高升、吉祥长寿、财运亨通,福气连绵。油糕在祭祀、丧葬等仪式上赋有特定含义,既是一种贡品,又是一种镇物。
餐次
主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主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杂粮的比重逐渐减少,小麦大米的比重连年增加。进入21世纪,大米、白面已成为横山人的主食,小米等杂粮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
菜肴
在婚、丧喜庆待客时,城镇菜肴花样繁多,冷热有近20道菜。20世纪80年代,农村则以“八碗”为主。八碗有粗八碗、细八碗和软八碗、硬八碗之分,有的地方时兴“手动八碗”。粗八碗是4碗炖肉、4碗烩粉条;细八碗是八碗八个样,大体是鸡、鱼、猪、羊肉和蛋类;软八碗是一次上就,硬八碗是吃完加添,手动八碗则是一个人一碗,碗内样样俱全。
随着主食结构的改善,副食品种也明显增多。农民大量种植大白菜、西红柿、菜辣子、夏豆角、黄瓜、茄子、芹菜、莲花白等,经常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普通农家办红白事、招待亲朋,也能随时添加几道时兴热菜、凉菜,客人喝白酒、饮料、抽香烟、划拳、打杠子、摇色子,热闹非凡。人们在祥和、热闹的气氛中酒足饭饱之后,主食白面馍馍、大米饭等已食之甚少。
烹调
传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