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陕北节日习俗除夕春节
标签:
横山榆阳《李氏族谱》李氏族俗陕北节日习俗除夕春节 |
分类: 陕北民俗 |
除夕
吃过晚饭后,人们开始在“灶王爷”“土神”、碾磨上分别上香;在大门内外两侧放冰块、炭块,用于“镇大门”;在家门的两侧放铡刀、擀丈,用于“镇家门”;“打醋坛”(即在火红的炭块上洒醋,产生醋蒸汽呛家及室外。传说姜子牙封神时,给自己封了个醋坛神,给千家万户禳灾镇邪。除夕夜家家户户门上放冰炭、铡刀、擀丈、打醋坛都跟姜子牙镇邪有关,保护黎民百姓);在磨顶放一碗清水让其结冰,那方凸起小冰鼓,预示那方来年雨水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夜深人静时,站在高处看全村的灯笼,灯笼发出的光明亮平稳则预示来年平安吉祥,忽明忽暗则预示来年有不祥之兆;神官、阴阳有出山“收法”“品山”“观天象”习俗,在听不见鸡叫狗咬、远离村庄的高山上静静观察,预测来年社会、人生、雨水、收成等。
春节
我国欢度元旦佳节的习俗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只是到了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才将元旦定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正式规定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村过去一般没有计时钟,以公鸡叫鸣为计时标准。年三十后半夜,公鸡一叫春节就到了,家中的主事人就燃放开门炮。开门炮的寓意,一是驱赶年夜四处游串的妖魔鬼怪,二是迎接财神进家叫“接新神”。家家户户争先放开门炮,比试谁家迎接新神早,谁家人丁兴旺,财源广进。接着,全家人换上新衣裳,晚辈给长辈分别拜年,称“XX康健”(康健是一个逆序词、古词,党项人口语,在陕北流传了一千多年,与健康一词同意),意为身体健康,新年快乐;孙子辈给爷爷、奶奶行跪拜礼,磕三头并鞠躬作揖(拱手行礼),长辈回话“你娃娃乖”“过年好”“新年好”“你们全家好,大人娃娃乖”等喜庆语,给未成年晚辈压岁钱、喜糖等;年轻同辈之间拜年互称“轻省”,意为一年四季轻轻快快,美美好好。家庭拜年仪式结束后,妇女们开始包饺子,在饺子里包进一些硬币,谁吃出来包有硬币的饺子,寓示谁有财有福气。
正月初一全天忌担水、借钱、讨债、骂仗。还需要说一下,正月不理发,一生不在舅舅家理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