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节油角度来看进近中的调速和偏航

(2009-09-06 21:08:03)
标签:

文化

从节油角度来看进近中的调速和偏航

 

         ------航空公司飞行部 李 葳

 

随着能源紧缺时代的到来,航空燃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将会越来越稀缺,这将大大增加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这促使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节油这一新的课题中来。

在进近这一领域中,假如飞机能以理想的高距比来进近是很省油的,但众所周知,在实际飞行中,外界条件不一定完全满足飞行员的预期,并不能按照我们最理想的方式进近,最常见的就是多架飞机同时进场,这时管制员就会指挥你调速或者偏航,以便向拉开每架飞机之间的距离,这就有一个问题,即在管制员肯定会调开距离之前,我们应该怎样提前调整自己飞机的状态才能在接下来的进近中更加的省油?这就是一个在既定条件下的最优策略选择问题。

有这样一种情况:你在进近,速度已经是绿点速度,管制员还没有指挥你继续调速,但你从TACS雷达上看到有若干架飞机从各个方向飞向五边,并且飞机之间的间距并不是很大,你预计管制员会指挥你拉开与前机的距离。这是一种我们进近中经常会遇见的情况,就以这种情况为例,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我们怎么做才能在接下来的进近中既满足前后机距离、高度和速度的要求,同时做到最省油。

管制员指挥拉开距离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调速和偏航。很多飞行员选择拉开距离的方式首先是放出形态调速,其实在实际飞行中,保持绿点速度偏航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并且很多时候偏航比调速更加省油。选择哪一种方式拉开距离最省油,这需要根据飞机当时的状态来定,这个状态就是飞机的高度。我的结论是:当飞机高度剖面高时,选择放出形态调速更省油;当飞机高度剖面低时,选择保持绿点速度偏航更省油。

我们想要节油,说简单点就是希望从现在开始到五边使飞机一直处于慢车或者尽量小的燃油消耗率,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分析进近过程中的方式选择。我现在将飞机当前高度剖面的高低对选择拉开与前机距离的方式的影响分别做出阐述。

第一种情况:飞机高度剖面高。此时我们选择放出形态调速是最省油的。

例如:现在飞机高了,又与前机很近,管制员不会让我下高度,我选择放出形态,飞机可以以慢车减速,并与前机拉开了距离,管制员指挥下降时,我又继续以慢车下高度,当我到达指定高度后,判断与前机距离还是近,高度剖面还是高,我选择继续放形态以慢车减速,到后面只要距离拉开了,管制员就不会指挥偏航,又由于与前机距离足够,飞行员必要时还可以选择增速下高度。这样做最终的结果是:飞机保持持续慢车,且不用偏航的到达五边建立盲降。

飞机剖面高时,选择调速可以使飞机满足高度、速度、距离和省油等多个目的的要求。总结一下其优势有五点:

1、减少飞机能量;

2、拉开与前机的距离;

3、为后面增速下降预留空间和余度;

4、可以持续保持慢车并且不用偏航;

5、放出形态可以增大下降梯度。

 

第二种情况:飞机高度剖面低。此时我们选择不调速而是偏航的方法最省油。

大家都知道绿点速度是飞机最佳升阻比速度,也是飞机的飘降速度,即是在单位时间内最省油的飞行速度。假如飞机现在高度剖面低,并且已经是绿点速度了,但与前机距离仍然比较近,为了拉开与前机的距离,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放出形态减速可以不用偏航,另一种是保持绿点但必须要偏航,很显然选择后者要更加的省油,原因在于我始终要跟在前机后面7海里的距离或者前机后面1分钟的间隔,我做为后机不管怎么飞都无法影响前机的落地时间,也就是说我在空中的时间已经是固定了,即使偏航会飞更多的距离,但这个时候飞更多的距离和飞更少的距离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在空中的时间已经被固定了,飞行时间才是关键,在这个固定的时间里用绿点飞行肯定比带形态飞行要经济的多。所以,我们此时的最佳选择是:保持绿点偏航。等拉开距离之后再转回来,与前机保持7海里距离或者1分钟间隔。假如我选择放出形态而不偏航飞行,虽然飞行的距离更短,但我就是带着形态度过这个固定的时间,而放出形态飞行肯定比绿点速度飞行更加的耗油。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即使我们选择偏航,但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         得到管制员的同意;

2、         考虑到最低安全高度,偏航必须在安全范围以内;

3、         避免与其它飞机产生冲突。

 

在实际飞行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和策略,以达到节油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