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游戏竟用“百人斩”做宣传!

(2010-01-21 08:22:22)
标签:

杂谈

     3月24日晚,只要你打开联众世界游戏页面,你就会看到一幅广告。在广告中,一个武士高举长刀作势欲砍,在他下方,是两行大字:“横刀立马, 斩杀无忌!百人斩活动豪放开启!”也许是为了突出效果,“百人斩”三个字使用了黄色加粗字体,在整个广告中显得尤为醒目,但这三个字,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

 

    “百人斩”是什么?据我所知,指的是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进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杀前夕,两名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人,胜了斩杀105人的野田毅。1948年1月,这两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杀人狂魔,被当时的南京政府枪决于南京。恶魔虽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百人斩”带给中国人民的伤痛却并未因此抚平。对中国人来说,它代表的是一段血泪史、屈辱史,是日本军国主义视中国人生命如草芥的罪证,是现代人类犯下的最可耻的暴行。可今天,一些中国人竟然用日本刽子手杀中国人比赛的“百人斩”来为自己的游戏做宣传,实在是不辨是非、不知美丑!

 

    通过搜索引擎,我发现联众并不是使用“百人斩”宣传游戏的唯一一家中国公司。在此之前,有一款游戏名字就叫做“秀逗百人斩”。还有一款游戏名为《诛仙》,它的广告词是“《诛仙》无双战场,尽享百人斩快感”。 在网上,还有一部名为《Azumi》的日本电影,被译为《百人斩少女》,可该电影的英文名却为《death or love》。无论日文名,还是英文名都与“百人斩”无关,不知道是谁译的这个中译名,也不知道其后一些中国游戏采用“百人斩”的说法是不是源于这部电影,但我知道,中国游戏用“百人斩”做宣传,纯粹是对历史的无知。

 

    我清楚地记得,1996年的时候,有四个中国人因为不愿意替一家日资公司做一款名为《提督的决断》的游戏,被逼辞职。那款游戏中,有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容,几个年轻的中国人为此向公司提出了严正的抗议,宁愿被开除也不做这样的软件。可今天,一些中国公司竟然大模大样地使用“百人斩”来宣传自己的游戏,难道真的是时代不同了?

 

    现在,游戏玩家的主体是80后、90后,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老了。他们说的、玩的,多数我都不感兴趣、不能理解,同样,我的所思所想,一定也会被80后、90后视为无趣。对这些,我完全能够理解,因为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我所不能理解、并深切忧虑的是,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和历史观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为什么我一看到“百人斩”就会心生厌恶,而80后、90后却对此无动于衷,甚至还会受到此类暴力词汇的魅惑呢?

 

    中国游戏里出现“百人斩”字样,我宁愿相信是因为设计制作者不知道、或者没有想到“百人斩”是怎么一回事导致的疏忽,但我依然不能赞成用此类暴力词汇宣传游戏。因为网络游戏的使用主体是青少年,如果大量使用渲染暴力的词汇,无疑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什么“横刀立马,斩杀无忌”、“尽享百人斩快感”,这些广告词在潜意识里传递的都是“杀人可以无所顾忌,杀人很有快感”等带明显暴力倾向的暗示,根本不适合在青少年经常光顾的公共空间中出现。

 

    因此,我呼吁相关游戏公司应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尽快去除此类广告,并在游戏制作和设计中降低暴力色彩,不能为了赚钱,就无所顾忌,什么词都敢用。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对此类违背人类主流道德观、并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广告坚决予以取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