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民党五年赢一回 前途未可乐观

(2010-01-20 14:29:36)
标签:

杂谈

    3日,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束,国民党获得5年来首次选举大胜。民进党则在县市长选举中失去了台北、宜兰、嘉义三个最具指标意义的县市,遭遇执政5年来最大的选举挫败。许多舆论因而将此次选举视为岛内政局的重要转折,并预测"两岸关系极有可能因为这次选举结果,呈现稳定中存在突破机会的局面。"有媒体更称"蓝营东山再起,夺回执政权,实现二次'政党轮替'的希望将随此次选举的大胜明显增加。"

    毫无疑问,作为台湾2008年"大选"的前哨战,此次三合一选举具有重要指标意义。从选举过程看,蓝、绿双方精锐尽出,搏杀惨烈,阵式绝不逊于"大选"。但从另一方面看,此次选举仅是国民党连输五年后的第一次重要胜利,选前又适逢高捷弊案等不利于民进党的消息集中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胜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从表面看,在各方不断拔高下,本次"三合一"选举最终达到了政党对决、党主席PK的决战高度。但是,这些终究是各政党为自己加码的竞选手段,并不能改变地方选举重要性不及全岛"大选"的事实。对身陷其中的政治人物来说,此次选举的直接影响也远不如看起来那么大。例如苏贞昌、谢长廷的政治生命就肯定不会因辞职而结束;而输掉最关键选区的罗文嘉在选后仍可能推动"新民进党运动",据外界分析罗还很可能在明年代表民进党角逐台北市市长。从选举结果看,决定此次选举胜负的关键力量是中间选民,而高捷弊案等民进党腐化案充分发酵对选举胜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举结果显出两党制雏形
    此次选举国民党虽在县市长席次上获得大胜,但在政党得票率方面却并未取得压倒性胜利。根据"中选会"公布的数据,政党得票率分别为,国民党获得50.96%,民进党获得41.95%,亲民党获得1.1%,新党获得0.2%,台联党获得1.13%,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者为4.65%,与前几次县市长选举相比,选票进一步向国民党、民进党两党集中,亲民党和台联则日益边缘化,凸显出台湾政治向两党制发展的趋势。这种局面是台湾民众在统独、族群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的外在表征,在蓝、绿民众政见尖锐对立的民意基础上,台湾很难再现一党独大的局面。从这一角度出发,国民党和民进党不存在谁彻底击败谁的问题,如无战争等极端政治事件发生,台湾的政治生态很可能将走向相对稳定的两党制,蓝绿对峙、互有胜负将成为今后台湾选举的常态。
   蓝营整合契机初现任务尚艰巨
    马英九无疑是此次选举的最大赢家。甫上任既领导国民党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确立了他在泛蓝阵营中核心的领导地位,也使他获得了整合泛蓝所必须的政治威望。目前,亲民党在选举中被近一步边缘化,与国民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马英九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党内改革。

    在马英九的光环下,国民党在此次选举中一扫颓风,显现出一些新气象,暂时掩盖了国民党旧有的矛盾。但随着选举热情冷却,清理党产、反黑金、削减党工等实质性改革议题,必然会再度成为焦点。这些问题无不牵涉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有的积弊已深,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在内部团结方面,"立法院长"王金平至今仍未接受国民党副主席职位,显示"王马心结"并未消除;这些都为国民党2008年能否赢回执政权留下了隐患。

    马英九当选党主席后,凭借高标准的个人操守全力打造国民党整体的清廉形象,但百年老店的沉疴又岂是朝夕间可以清除的?马英九保证个人操守可能,但要让全国民党都如他般清廉则几属不可能。在当前的台湾政治生态中,揭黑、抹黑对手已经成为选举中最重要的把戏,各政党都在运用一切可用资源,寻找对手把柄。对国民党来说,如果自身出现类似高捷弊案的情况,将这次赢得的本钱都输回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外,马英九在选举中无人能及的重要作用,易使国民党对其个人魅力产生依赖,这虽然有利于树立马英九党主席的威信,但在另一方面,个人权重过大,会产生党过分依赖个人的问题。一旦"马英九神话"破灭,国民党必会受到重创。这在无形中让马英九背上了输不起的包袱。如不能尽快建立权力梯队,国民党大局牵于马英九一身,这对国民党是不利的。

    民进党入寒冬 未见大乱

    败选的民进党这次输得不可谓不惨,选前目标几乎一个也没有达到。惨败不仅重挫基层选民士气,也使其运用行政资源的空间大幅缩小。选后检讨施政、调整“内阁”已是必然之举。但惨败和马英九带来的巨大压力,也使民进党的一些人感到失去了内讧的本钱,现在就要看原本因卡位和高捷弊案引发的内斗能否因此而有所收敛。

    选举结束两天来,民进党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未见大乱。苏贞昌、游锡堃、谢长廷都在选后向支持者致歉。吕秀莲则阴阳怪气的向马英九表示祝贺,但陈水扁一直躲着不出面,引起外界不少揣测,他的民意支持度也大幅下跌。估计他正为如何让高捷案止损和民进党摆脱选后困境而费神,也不排除他担下所有责任的可能。至于有人预言的民进党败选后"党内矛盾将进一步上升甚至激化"的局面是否会出现还有待观察,但情况表明民进党对败选有一定心理准备,只不过没料到输得这么惨。民进党能否接受这次的教训,多少清除一点自己身上的腐败毒瘤,修正一下两岸政策,现在下断言还早。可以肯定的两点是民进党一定会全力巩固它的泛绿基本盘;陈水扁也绝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当“跛脚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