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瑞博:从童年的阅读资源里找寻创作的灵感(转)

(2012-04-05 13:56:33)
标签:

杂谈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21:04 本文来源于:转载自《生活新报》
 
     《戛洒往事》改编自作家陶永灿的短篇小说《荒洲》。这篇已经发表多时的小说,能够以微电影的形式出现,其实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秋的时候,我回家过节,闲得没事就翻小时候读过的书,翻到了这篇小说。”何瑞博小时候也养狗,并且也曾为这篇关于小孩与狗的小说打动过。当时,他正处于长片筹拍的空档,于是产生了用此小说拍成短片的想法。小说讲述一个小孩清生和一条小狗钱钱的故事,中间穿插一个叫花子贵巴子和小狗的感情。说起来简单的一个故事,但又以微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并不简单。为了“接地气”,何瑞博就去戛洒待了十多天,主要是了解当地的习俗和人文环境。对于何瑞博的加盟,该片的策划能石匠充满了信心,“何子(何瑞博)他们过来以后,我觉得对这部片子很有提升,我们以前是站在云南的高度来看云南。”
    一般情况下,我们理解的乡村叙事的电影多为愁苦型的,而“愁苦”显然有悖于微博的娱乐性。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何瑞博,认为自己对农村题材的把握,会比城市题材更强一些。“其实,这个片子在北京也能拍,但我觉得北京离原生态的东西有点远,这是个很适合往原生态里走的,接地气的短片。”何瑞博进一步说,“这片子的调性不同于贾樟柯的《小开》里那种冷酷、现实的调性,这是个温暖的故事,虽然也有残酷的过程。”
    何瑞博第一次到云南来拍片,也是第一次走进这片向往已久的旖旎之地。作为导演,他的观察比游人更深,除了云南的风光,“我看到的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像是处在人的童年,西部就是中国的童年。”这部短片的拍摄用了两个导演,何瑞博和云南本土导演南人李,这是何故?“因为我们是从北京过来的,游客心态其实难免,但这个故事,它需要很接地气,所以需要联手来做。他们更了解云南,了解这里的文化,了解什么样的画面放在镜头里面是真的。”谈及如何让这部短片,有别于其他乡村题材的电影,何瑞博认为,“很多拍农村题材的(导演),我觉得状态都不对,只有拍《光棍儿》的郝杰除外。如果你以一个农村人的角度看待农村,你并不会觉得有多苦,因为千百年来祖辈们都是这么过的,如果以城市人的眼光来看,则隔着一层,永远是苦的。”
    何瑞博尽管之前也曾有反响不错的如《北京我爱你》这样的微电影获奖,但对他来说,到云南拍片其实是“损失”。“跟我在北京相比,在这里待一个月,我至少少了十几二十万。”于是,拍这部短片对他来说,就多了几分理想主义的个人情怀。但我们最关心的是,这将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咱们这片子,从调性上来讲,重要我就抓‘含蓄、留白、写意’,”何瑞博说,“这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含蓄的故事,表面是在讲小孩和狗的故事,其实真正讲的是贵巴子的故事,这个人能够在那样的环境里保持一种乐观,能舍命来救一条狗,这也是人性中闪光的东西。”至于留白,何瑞博和该片的工作人员们已经达成了一致,“我们想要的是人在画中游的状态,以及他们在这种状态下发生的戏剧冲突,人在美丽的风景中去发生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这个题材,首先要做的是尊重人,如果我们尊重他们每个人在镜头中的生命张力的话,那这片子基本上就成功了。”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这种尊重建立于故事本身,这个故事表现的并不是生活的艰辛,反倒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件,他有他自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受外界打扰的。”同时,何瑞博还透露,这片子将用当地的孩子来演出,“用非职业演员,这本身也是一种尊重,”同时,观众可能在这部片子里看不到那些太底限的东西,“比如孩子哭,发生很强烈的心理宣泄,我们会尽量保持克制,因为作为农村人,他们的很多感情表达是很含蓄的。所以,我宁可给他一背景,我觉得这是一个生命的尊严。
    另外,这是一个反映彝族生活的短片,关于服装,导演南人李告诉记者,会用已经汉化过的民族服饰,因为这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在音乐上,我们也会考虑用彝族的三弦和口弦”,何瑞博说。作为动作周期较短的微电影,这部云南导演和北京导演联手的片子,到底如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见分晓。

    附:小说《荒洲》的作者陶永灿是瑶族作家,生活在湘西南的绥宁县。他曾出版过长篇小说《黑喜鹊白喜鹊》、中短篇小说集《有鸟的秋天》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