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大秦帝国》,通宵达旦,如饥似渴。
伏在电脑前,一看就是大半夜。没想到能读到如此大朴的历史巨著,通透畅快,恰似大快朵颐,开怀畅饮。
终于看到诸子百家,群雄争霸的战国,一个尚未被犬儒文化浸淫的泱泱中华。虽说各路诸侯分封割据,历经春秋战事,已是一派革新之气。
昨晚迟迟不寐,一直楞楞地想,倘若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中华当去往何方,是否会比现如今更多一些铮铮铁骨,少一些犬臣顺民,多一些自由大风,少一些拘泥小节。记得研习美术,眼见魏晋时期卧佛雕塑清新质朴,汉唐建筑大雅大朴,高风之中透露出震慑心灵的美,大美无言。待到宋明清,雕梁画栋,细节委实精雕细琢,却再也没有大雅可言。
很长一段时间,沉浸于魏晋时期的文化,研究魏晋文化。那是一个政治昏庸,诸士避世的黑暗时代。但那个时代的人物散发着迷人的人性魅力。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建安七子以清谈玄学立世。今日跟战国诸子百家相比,小巫之于大巫。中华文明的盘根在汉唐,文化溯源却是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是为立国之本。
壮哉,战国。
在那个人烟稀少的时代,草原森林沼泽麋鹿遍地,大风亮节之士,甚至田野村妇,兴之所至,莫不引颈高歌一番,是谓“国风”。那是一个大开大合的时代,没有后代安居后的繁杂拘泥之气。天道尚在,天子尚存,然国势衰弱。王道治国根尚在,然诸子百家已经遍地开花。鬼谷子,老子,庄子,荀子,商鞅,申子,孙子,墨子,孔子,苏秦,张仪,历史的滔滔大河在峰回路转的必然时刻,一下子涌现出如此多的优秀人物,如此多的思想派系。各个派系各自建立起各自领域内的经典,成为其领域之内的开先河者。历经几世春秋富饶,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全面深入各个领域总结过往文化,百舸争流。
朦胧夜色,梦里看到学富五车的学子们,一朝学成,游学列国,建功立业。那时候还没有八股,也没有诸多约束和限定,学以致用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原则。
我看见秦王发愤图强,置之死地而后生,进而平定天下的铮铮铁骑,萧瑟的长风之中举国吼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我看见夜夜笙歌的周显王站起身来,看着杂草丛生的九鼎宫殿,不紧不慢地说着天亡大周,我若气盛势必早亡,不若且过余生,我不守祖宗香火不成,众官若有好去处且去。说完这些,大袖一挥,苍然背过身去,那是他的消极抉择,那是一个朝代的衰老与更替潜影,个中却满是无奈和惆怅。
我看见秦将赢虔率大军伏击戎狄,反复涤荡,使得数万强悍的游牧骑兵丢刀弃甲,跪在河边嚎啕大哭,悲伤震天。那是一个民族的哭声,一个新时代崛起前的万骨枯荣第一步。
我看到卫鞅遍查西秦八百里渭川平原,衣衫褴褛,匆匆赶路的身影。
我看到黝黑的民众,质朴善良,辛勤开垦着荒草野地的身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一代,坚定不移,为了生活的更好,为了国力昌盛。
我看到一个时代的崛起,一段历史正书写着惊天动地的篇章。这一切变化不是晴天霹雳,是润物无声,悄无声息地,细微地,缓慢地,跟随历史周期运转着,前进着。
一种文明从诞生,到兴盛,到衰弱,其过程相对与芸芸众生太过漫长。我们只是其中微弱的力量,但正是千千万万你我一样的蝼蚁之力,汇聚成河,奔流至海。天道恢恢,人道轮回,最终华夏文明屹立于巍巍东方,山高水长。
观史明志,是作如是言。
世有道,顺势而为,逆势而省。
放眼今日之中国,国力日强,洋风日胜,国学却愈加微弱。民族文化碰撞融合之中,众多世子弃本求外,盖昔日列强凌辱中华时“五四”所为。然今非昔比,是时候为振兴中华,为华夏文明之复兴而振臂一呼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