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史知识   塔铭与哀册

(2015-08-26 12:26:31)
标签:

佛学

墓志

文史知识

道宗

僧尼

分类: 历史记忆

 

   塔铭与哀册

 

——两种特殊的墓志类型

 

 

          任昉

 

 

  佛教僧尼的墓志,多称塔铭(幢),或嵌于塔上,或置于塔内。由于其文体、内容、埋设目的与墓志相近,金石家也将其列入墓志一类。叶昌炽撰《语石》卷四塔铭条云:“释氏之葬,起塔而系以铭,犹世法之有墓志也。然不尽埋于土中,或建碑、或树幢。”名称有塔铭、卵塔记、幢记、实行录等。宋辽金元塔铭,多呈六角或八角形,除铭文外,间刻有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如《金大安山龙泉峪西石堂尼院第二代山主(善)超师塔铭》塔身高76厘米,身为八棱幢,棱宽16厘米。铭文28行,满行17字。正书。余为梵文七俱胝佛母心大尊那真言。从现有材料看,塔铭的出现,始于北朝,隋朝不多见,最盛之期亦在唐代,其次为金元。目前出版的《隋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新中国出土墓志》等书均有塔铭收录。如《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壹],收有佛教僧尼塔铭16件,最早为辽天庆十年(112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最晚为民国三十年(1941年)秋,堪称洋洋大观。

 

  哀册专用于皇帝﹑皇后、太子墓葬,其死后,于遣葬之日举行“遣奠”,命文臣撰文,赞颂其功德,并将此祭文刻于册上,平置在陵内柩前。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由于其文体、内容、埋设目的也与墓志相近,研究者亦将其列入墓志一类。考古发现的唐代哀册,字口多有描金,材质均为汉白玉,长条形,长度不超过30厘米,宽度约3厘米,厚度除皇帝的较厚外,一般为1厘米。两侧面的上下端各有一穿孔,以便联缀。五代前蜀永陵出土皇帝《王建哀册》和南唐二陵中的南唐烈祖《李弁哀册》,皆作玉石册的形状,字亦填金。辽庆陵出土的圣宗、兴宗、道宗三代帝、后的哀册,则作石墓志状,分册盖、册石,盝顶盒式。均体大厚重,汉白玉质,正方形,边长130厘米左右,厚约30厘米,每石重约1.5吨,刻契丹文及汉文。其中道宗《宣懿皇后哀册》(汉文和契丹文书写)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明定陵的哀册为木质板状,用丝绳编缀成册。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