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关注  吴大年纪念抗战新书出版,冰心作序

(2015-06-22 05:44:17)
标签:

冰心

外公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写写画画

写意画

分类: 热门话题

http://y3.ifengimg.com/haina/2015_26/6b1389f484d225d.jpg 吴大年纪念抗战新书出版,冰心作序" />

 

 

   《小难民自述》封面

 

 

吴大年先生,师范教育专家。毕业于西南联大。1979年-1985年任江苏省教育厅(原省教委)师范教育处处长。1985-1989年任师范教育处顾问。曾任金坛县中学教师;常州师范学校、常州私立芳晖女中教导主任、副校长;扬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化学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等职。


江苏师范教育,以开创性、科学性、超前性,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应当说,吴大年先生和她的继任者张行、杨九俊,他们领导的江苏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在厅(委)领导周德藩等指导下,创造了江苏师范教育的辉煌业绩,永载江苏教育史册。

 

 

 

近日,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难民自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本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说的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小岵”与全家人在外公的带领下,从南京辗转经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终于逃到了云南昆明的故事。惊魂甫定,只有13岁的她记录下了那八千里路的战火和尘土,其文字真实、动情、充满细节。昨日,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这位90岁高龄,仍然喜欢写写画画的“小岵”吴大年。

 

“小岵”本名叫吴大年

 

这本署名“小岵”的《小难民自述》,写的是“在路上”,也是“在路上”写的,当年作者的年龄只有13岁。今年6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再版了这本书,原书于1940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在香港出版。记者通过出版方了解到,“小岵”本名叫吴大年,今年已经90岁高龄。在南京老人的家中,记者看到,平日里老奶奶仍然喜欢写写画画,养花养草,精神头很足。

回忆当初写作这本书的动因,吴大年说,她的父亲吴鼎(定九),祖籍江苏常州,是中国新闻界的知名前辈。“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八一三”淞沪又起烽火,日本军队向着民国首都南京步步逼近。为了保护家人安全,吴大年的外公把一家老小送到南京城外的江宁县铜井镇暂住。“中秋节后的那一天,是南京城遭敌机轰炸最剧烈的一天。火光冲天啊!那火的颜色,红得吓死人。”吴大年回忆。

南京沦陷的十天前,外公带领这一家九口——他、他夫人、他女儿、他女儿的三个孩子、他女儿丈夫的妹妹、他的儿媳和孙子——踏上了逃难的漫漫征程。从安徽到江西、再到湖北的那一路,日军的轰炸始终相伴。直到1938年5月下旬,一家人才安全抵达了西南大后方。

到了云南昆明后,吴大年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但她的心依然不平静。从1938年7月到1939年1月,吴大年写出了4万字左右的《小难民自述》。完稿后,外公杨若给她起笔名为“小岵”。“岵”字的原义是“有草木的山”。

 

冰心给《小难民自述》作序

 

吴大年写了这本书的消息,传到了她所在学校的两位老师耳朵里。这两位老师同时也是记者,当年许多记者都到学校兼职教书。两位记者看了吴大年的书稿,就热情地替她联系出版。为了增加这本书的“力度”,他们先是请雷鸣远先生题了字,随后请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题写书名,还请冰心先生给全书作序。冰心先生在序中称赞作者:“小小的十三岁年纪,能够清晰不紊地追写她的沿途印象和感受,写至数万字之多,无论从哪方面看来,都是难能的。”在他们的帮助下,1940年3月,“小岵”所作的《小难民自述》终于由商务印书馆在香港出版。

解放后,《小难民自述》并没有再版,吴大年家中的两本书渐渐成为“孤本”。记者看到,与1940年版的《小难民自述》相比,新版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一是文字由原来的竖排改成了横排,更为符合今日读者的阅读习惯;第二个,就是文字中还加入了35幅写意画。这35幅写意画,看上去很有丰子恺的画风。“我确实被书中的文字打动了,”青年画家吕杰晓说,为了创作这组插画,他把书稿全部通读了不下3遍,每个适宜作画的地方,都仔细揣摩,还参考了很多相应的民国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