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文史  清朝,江苏设七府六十一县(州、厅)

(2015-05-31 17:54:37)
标签:

文化

淮安府

苏州府

江宁府

海州

分类: 历史记忆

   地方文史 <wbr><wbr> <wbr><wbr> <wbr><wbr>民国时期,江苏有六十一县

 

 

 


两江总督


顺治四年(1647)设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


九年(1652)更名江西总督,移驻南昌府,后复驻江宁;


十八年(1661)分置江南、江西总督;

 

 

 

地方文史 <wbr> <wbr>清朝,江苏设七府六十一县(州、厅)

 


康熙元年(1662)兼操江事务;


四年(1665)裁江西总督,兼辖江西;


十三年(1674)复分置江西总督;


二丅十一年(1682)复合一,寻定名两江总督,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道光十一年(1831)兼两淮盐政;


同治五年(1866)兼南洋通商大臣。

 

 

 

地方文史 <wbr> <wbr>清朝,江苏设七府六十一县(州、厅)




江苏巡抚


顺治元年(1644)设江南巡抚,驻苏州府;

 
十八年(1661)更名江苏巡抚。

 


江淮巡抚:


初沿明制,设漕运总督,驻淮安府;


顺治六年(1649)兼庐凤巡抚;十六年(1659<0>)停兼庐凤巡抚;

 
咸丰十年(1860)节制江北诸镇、诸道;

 

光绪三十年末(1905)改置江淮巡抚,三十一年(1905)裁。

 

 


江宁布政司


乾隆二十五年(1760)设江宁布政司,驻江宁府,受两江总督节制;


领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海州、通州、海门厅。


光绪三十年(1904)兼江淮布政司,三十一年(1905)停兼江淮布政使。       


江苏布政司

 
顺治二年(1645)设江南布政司右布政使,驻江宁府;


十八年(1661)移驻苏州府,领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


康熙五年(1664)领江苏全境;六年(1665)更名江苏布政司;


乾隆二十五年(1760)分设江宁布政使,领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太仓州。


江宁按察使


顺治二年(1645)设江宁按察司,驻江宁府;


康熙六年(1667)改设江苏按察司;


雍正八年(1730)移驻苏州府;


宣统二年(1910)改设江苏提法司。


江宁盐粮道


 

清初置驿盐道,驻江宁府,无所领;


康熙二丅十一年(1682)江宁府来属,更名江南盐法道兼江宁府;

 
光绪三十年末(1905)裁江安粮储道,更名江宁盐粮道。


淮扬海道

 


康熙九年(1670)置淮扬道,驻淮安府,领淮安府、扬州府、徐州;


十五年(1676)徐州另属;


雍正二年增领海州、通州、邳州;八年(1730)更名淮扬海道,通州另属;

 
十一年(1733)邳州降;


乾隆八年(1743)淮安府桃源县另属,并与淮徐海道同理海州事务;


五十七年(1792)移驻清河县;


嘉庆七年(1802)淮安府桃原县、海州来属;


十六年(1811)海州、淮安府安东县、阜宁县、桃源县运河以北另属,更名淮扬道;

 
咸丰十年(1860)裁;


同治四年(1865)复置淮扬河务道,驻清河县,领淮安、扬州二府;


光绪二年(1876)海州来属,复名淮扬海道;三十年(1904)加按察使衔。


淮徐道

 


康熙十五年(1676)置,驻徐州,领徐州(徐州府);

 
雍正十年(1732)移驻宿迁县


乾隆八年①(1743)淮安府来属,并与淮扬海道同理海州事务;

 
嘉庆七年(1802)海州、淮安府桃源县另属;


咸丰十年(1860)扬州府、淮安府、海州来属,更名淮徐扬海道,移驻徐州府,兼南河事务,而南河总督裁;


同治四年(1865)扬州府、淮安府另属,更名淮徐海道(徐海河务道);


光绪二年(1976)海州另属,复名淮徐道。


常镇通海道

 


康熙十三年(1674)置江镇道,驻镇江府,领江宁府、镇江府;


二丅十一年(1682)增领常州府,江宁府另属;更名常镇道;


乾隆六年(1741)通州来属;三十三年(1768)增领海门厅,更名常镇通海道。


苏松太道


 

康熙九年(1674)置苏松常道,驻苏州府,领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

 

二十一年(1682)常州府另属,更名苏松道;


雍正二年(1724)增领太仓州;


八年太仓州另属,移驻上海县


乾隆六年(1741)太仓州来属,更名苏松太道;


三十一年(1766)苏州府另属;


嘉庆十三年(1808)苏州府来属。


苏松粮储道


 

初沿明制,驻常熟县,无所属;


乾隆三十一年(1766)苏州府来属;


三十二年(1767)移驻苏州府;


嘉庆十三年(1808)苏州府另属,仍无所属。


江安粮储道

 


清初置,驻江宁府,无所属;


康熙二丅十一年(1682)安庆府、池州府、太平府、徽州府、宁国府、滁州、和州、广德州来属;


雍正十一年(1733)所领全部另属,仍无所属;

 

光绪三十年末(1905)裁。


太通道

 


雍正八年(1730)置,雍正末年驻崇明县,领太仓州、通州;


 

乾隆五年(1740)移驻通州,六年(1741)裁。


淮海道

 


嘉庆十六年(1811)置,驻安东县,领海州、淮安府安东县、阜宁县、桃源县运河以北;


咸丰十年(1860)裁。


 

 



地方文史 <wbr> <wbr>清朝,江苏设七府六十一县(州、厅)



 

 

    链接  府县政区等级:

 

   清代将冲繁疲难四字考语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按照雍正时的解释是: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县的等第高,字数就多,反之,字数就少。冲繁疲难四字俱全的县称为“最要”或“要”缺,一字或无字的县称为“简”缺,三字(有冲繁难、冲疲难、繁疲难三种)为“要”缺,二字(有冲繁、繁难、繁疲、疲难、冲难、冲疲六种)为“要”缺或“中”缺。

 

 

江宁府:冲繁难。明应天府,顺治二年(1645)更名。
上元县:冲繁难,倚郭(府东北偏)。
江宁县:冲繁难,倚郭(府西南偏)。
句容县:冲难。
溧水县:简。
江浦县:冲。
六合县:简。
高淳县:简。


淮安府:冲繁疲难。
山阳县:冲繁疲难,倚郭。
阜宁县:繁疲难。雍正九年(1731)析山阳、盐城二县于山阳县庙湾镇置县。
盐城县:繁难。
清河县:冲繁疲难。乾隆二十五年(1760)割山阳县清江浦来属,并徙治清江浦。
安东县:繁疲难。
桃源县:冲繁难。

  
扬州府:冲繁疲难。
江都县:冲繁疲难,倚郭(府东南偏)。
甘泉县:冲繁疲难,倚郭(府西北偏)。雍正九年(1731)析江都县置县。
扬子县:冲繁。明仪真县,雍正二年(1724)避讳更名仪征县,宣统元年(1909)避讳又更名。
高邮州:冲繁。
兴化县:疲难。
宝应县:冲繁。
泰 州:繁疲难。
东台县:繁疲。乾隆三十二年(1767)析泰州东台镇置县。水利同知驻东台场。

  
徐州府:冲繁难。明徐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1733)升府。
铜山县:冲繁难,倚郭。雍正十一年(1733)以徐州本辖置县。
萧 县:难。
砀山县:冲繁疲难。
丰 县:简。
沛 县:冲。乾隆四十六年(1781)徙治栖山圩,咸丰元年(1851)徙治夏镇,十一年(1861)复徙旧治。
邳 州:冲难。明属淮安府,治下邳,康熙二十八年(1689)徙治邳城。雍正三年(1725)升直隶州,十一年(1733)降属府。
宿迁县:冲繁难。明属邳州,雍正三年(1725)属邳州直隶州,十一年(1733)改属府。
睢宁县:简。明属邳州,雍正三年(1725)属邳州直隶州,十一年(1733)改属府。

 

常州府

武进县

阳湖县    雍正二年(1724年),武进县析出,置县。

无锡县

金匮县    雍正二年(1724年),无锡县析出,置县。

宜兴县

荆溪县    雍正二年(1724年),宜兴县析出,置县。

江阴县

靖江县

 

 

  1726年(清雍正四年),常州府的大部分县份都因人口、赋税繁多,而一分为二:从武进县分出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区南部);从无锡县分出金匮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北部),从宜兴县分出荆溪县(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部),因此常州府的辖县增加到8个,称为“常郡八邑”。从这个时代开始,常州便有了“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美称。1913年废常州府。


  
苏州府:冲繁疲难,首府。
吴 县:冲繁疲难,倚郭(府西南偏)。县丞驻木渎镇。
长洲县:冲繁疲难,倚郭(府东北偏)。
元和县:冲繁疲难,倚郭(府东南偏)。雍正二年(1724)析长洲县置县。县丞一驻角直镇、一驻章练塘。
昆山县:疲难。
新阳县:疲难。雍正二年(1724)析昆山县置县,治昆山城(城北偏)。
常熟县:繁疲难。
昭文县:繁难。雍正二年(1724)析常熟县置县,治常熟城(城东偏)。
吴江县:冲繁难。县丞驻盛泽镇。
震泽县:繁难。雍正二年(1724)析吴江县置县,治吴江城(城西偏)。
太湖厅:   。乾隆元年(1736)于洞庭东山置厅,移同里抚民同知改名来驻。
靖湖厅:光绪三十年(1904)析太湖厅于洞庭西山置厅,设抚民通判;宣统三年(1911)省入太湖厅。

 

 松江府

上海县

南汇县    雍正二年(1724年),上海县析出,置县。

华亭县

奉贤县    雍正二年(1724年),华亭县析出,置县。

娄县

金山县    雍正二年(1724年),娄 县析出,置县。

嘉定县

宝山县    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县析出,置县。

青浦县

福泉县    雍正二年(1724年),青浦县析出,置县。

崇明县 

太仓州

镇洋县    雍正二年(1724年),太仓州析出,置县。

 

 

     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大县,额赋繁多,一官难以治理,奏请分县。同年户部议复核准,一年间其中吴江等13县变为26县:

长洲分县曰元和,吴江分县曰震泽,常熟分县曰昭文,昆山分县曰新阳,

嘉定分县曰宝山,太仓州分县曰镇洋,华亭分县曰奉贤,娄县分县曰金山,

青浦分县曰福泉,上海分县曰南汇,武进分县曰阳湖,无锡分县曰金匮,

宜兴分县曰荆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