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记忆  黑龙江将爱辉镇政区名称恢复为“瑷珲”

(2015-05-18 20:09:52)
标签:

军事

瑷珲

爱辉镇

条约

政区

分类: 历史记忆

 1858年5月28日,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为中俄共管。资料图

 

 

 

       据2015年05月18日新华网报道  日前,省政府又批准将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政区名称用字恢复为瑷珲。瑷珲,这一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称谓,承载着历史、蕴含着文化、凝结着乡愁、寄托着希望,在阔别60年后重载史册,可以让世人永铭惨痛的历史,也更期待它的魅力绽放,美好愿景尽展眼前:发挥古城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让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把地缘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与全国各地开展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这里投资兴业,推动“瑷珲”乃至黑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链接1《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又称《爱珲城和约》,是由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当时俄国使用的儒略历1858年5月16日)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的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所有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确认。条约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典藏于台湾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

 

 

   链接2 “展望未来”,还要“铭记历史”

 

 

   1858年5月28日,沙俄曾迫使清朝政府在瑷珲这个地方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从而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所有权最多的条约。这个条约,便是《瑷珲条约》。

 

  而据黑龙江日报,日前,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将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政区名称,重新恢复为“瑷珲”。这份黑龙江省的党报称,此举可让人永铭”惨痛历史”,也能发挥古城文化,让旅游资源转为生产力,最终将“瑷珲”打造成对俄开放的窗口城镇,助推“一路一带”发展战略。

 

  在中俄关系日趋紧密的今天,黑龙江政府的这一做法,很快就引起了许多网民的关注,甚至争论。比如,一些唱衰中俄关系的人就认为,此举预示这中俄关系可能发生了什么变故,并兴奋地在微博上挑衅那些支持中俄合作的人,称政府此举打了他们的脸。

但不得不提醒这些唱衰中俄关系的人,你们似乎只看到了瑷珲更名中“永铭惨痛历史”的这半句,却似乎选择性地忽视掉了“将瑷珲打造成对俄开放的窗口城镇,助推‘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的另半句。

 

   只有将“铭记历史”和“展望未来”这两部分原因合起来看,才能看透瑷珲更名这件事后真正的门道,那便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的实质:不忘过去,但也要携手迈向共同的未来。

 

   直言之,在今天,中俄合作毫无疑问是主旋律。

 

   没错,俄罗斯是在近代欺辱过中国,不论中俄关系再怎么紧密,那段屈辱的历史,都不会被抹去。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落后就是会挨打,不仅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等等远在欧洲的国家,都曾在那个时代瓜分过中国。得亏中国当时陆地只有一个俄罗斯接壤,如果把这些国家都放到那时中国边上,那情景还真是不忍多想!

 

   但面对今天的中国,从实力和国际现实,俄罗斯只能选择和中国走向亲密,不仅仅俄罗斯,当初八国联军里的大部分国家,包括美国的铁哥们英国,都在向中国靠拢。如果我们把旧账跟他们都算一遍再谈感情,那才是一种唐吉可德式的迂腐想法。

 

   我们必须尊重的现实是:现在的国际秩序,是以二战结果为基础建立,二战结束时的那个中国,做出的牺牲和战后所得是不成比例的,在强权划定的框框内,我们才有跟战败国提一些要求的资格。在那个中国留下的混沌边境线和旧条约中,我们能额外找回的利益,都要拜1949年以后新中国用实力对国际秩序的冲击所赐。

 

   所以,今天中国互联网上盯着瑷珲改一个名字就兴奋或者沮丧的人,你们想太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