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2013-12-24 20:49:06)
标签:

贡献

博物馆

二次大战

职务

地下通道

分类: 旅行日记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周末的巴黎,喧嚣的大都市不见“堵车”,不见熙熙攘攘的人流,显得特别的宁静。“先有巴黎,后有法兰西巴黎,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法国人口 6000多万,其中1200多万生活在首都大市区。巴黎成为全世界位列第四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国际大都市素有“时尚之都”、“世界花都”之称。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句容)刘思寅摄影
 

   我们早上8时来到巴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街。香榭丽舍,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其地上与地下交通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每天客流量达1300万人。

   香榭丽舍大街西端的戴高乐广场,朝霞映照下,显得十分庄严。我们通过地下通道来到广场中心游览。戴高乐广场,是法兰西历史的见证,为纪念法国第一任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将军而建。我翻拍了一张戴高乐将军在广场与民众的合影。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和民众在一起               摄自广场地下通道橱窗



   戴高乐广场上的雄狮凯旋门,则为纪念拿破仑及其军队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而建。无名烈士墓的火焰在燃烧。1836年全部竣工后,雄狮凯旋门成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之一。这里也成为巴黎游行庆典的起点。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摄于协和广场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在协和广场中央矗立的埃及方尖碑下留影               苏翔理  摄影                           


     香榭丽舍大街东端,塞纳河北岸(右岸),是协和广场,这是巴黎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改称为“协和广场”。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上面刻有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

   法国革命时期,协和广场上发生的血淋淋的故事更是发人深省。宣判路易十六死刑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政府实际首脑罗伯斯庇尔。他曾因反对极刑而辞去法官职务,后来在大革命时期又强烈主张以极刑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广场上的断头台,凝聚了国王路易十六的“智慧”。它起初的设计是为了“以人道主义精神,迅速、无痛地处决死囚”。路易十六在为断头台的设计出谋划策时,绝对不会想到他是在为自己设计死亡方式。处死路易十六后,在罗伯斯庇尔的主张下,又将新共和国政府首脑丹东于1794年4月5日在协和广场上处死。一年多之后,1794年8月,为法国大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罗伯斯庇尔最终也被推上了协和广场的断头台。是否冥冥之中,真有因果报应?如同路易十六设计断头台一样,罗伯斯庇尔在宣布路易十六死刑时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会与路易十六同样的命运。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三位曾把握法国命运的人,死于同一个刽子手手下,死于同一座广场之上。这就是历史,无法预知,无法左右,无法改写,但是它确确实实发生过。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上午10:00至12:00,我们在卢浮宫参观。原计划参观一个半小时,增加至两小时,这是我们争取的结果。可以好好看看这里的珍贵艺术藏品,不至于像昨天那么匆忙。 

   卢浮宫,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 1793年卢浮宫艺术馆正式成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卢浮宫包括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全长680米,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始建于13世纪(1204年),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经历代王室次授权扩建;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

 

  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我们在这里的三层建筑中,主要欣赏了雕塑与油画。一楼的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阿弗洛狄忒,爱神),二楼的雕塑《胜利女神像》及油画《蒙娜丽莎》,为卢浮宫“三宝”。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前                    一日本游客   摄影



   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则是“镇馆之宝”。一楼还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奴隶》,三楼的油画《土耳其浴室》、《瓦平松的浴女》都是十分有影响的艺术珍品。虽然增加半小时,还是觉得时间太紧张,以后有机会,再来好好欣赏凡尔赛宫和卢浮宫的建筑和艺术,享受经典艺术大餐……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卢浮宫前有别致的玻璃“金字塔”,为博物馆的出入口,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我们恋恋不舍地从这里离开,去埃菲尔铁塔一侧的中国餐馆进午餐。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埃菲尔铁塔,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就建筑高度来说,当时是独一无二的。1884年,为了迎接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和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法国政府决定在巴黎战神广场修建一座永久性纪念建筑。铁塔由埃菲尔设计,1889年建成后以的名字命名。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午后,我们在离铁塔不远的码头乘游船,游览塞纳河。在美丽的塞纳河上,可以饱览两岸的美丽景色,宫殿、火车站、博物馆、艺术馆、大教堂、旧监狱等各个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参差变幻,一字排开,成为一座巨型建筑历史博物馆。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30多座造型各异的桥樑,有铁桥、木桥、石头桥,千奇百态,横跨河上,使城市风光更加妩媚多姿。其中最壮观要数金碧辉煌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这座桥以其独一无二的钢结构桥拱,将香榭丽舍大街和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大桥两端四只桥头柱上镀金的雕像,由长着翅膀的小爱神托着,桥栏上的雕塑也是金光闪闪,它的华丽造型和色彩在塞纳河上特别显眼。玛力桥、王桥和新桥,扑面而来,都是17世纪前建的古桥,距今300多年了。城市轻轨从上面通过,使人仿佛穿越历史……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游船至塞纳河中心的城岛回返,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岛,是巴黎的摇篮和发源地。在同名电影曾经见到过的“巴黎圣母院”出现在左岸,大家都被这没有完工的独特建筑吸引住。埃菲尔铁塔下,游船结束塞纳河上的航行。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参观巴黎圣母院



    作为昨天凡尔赛宫游览时间不足补偿的行程,我们来到塞纳河中心的西岱岛上,参观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始建于1163年,1345年建成,历时180多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三个内凹的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1793年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形象而将它们捣毁。后来雕像又重新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台上。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今天是礼拜六,教堂正在举行弥撒,数千人(主要是学生)参加,“赞美诗”在大厅回荡,蔚为壮观。神父的演讲引来阵阵喝彩声,我们作为游人也感受到宗教的震撼力……


   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如1945年宣读二次大战胜利的赞美诗,1970年法国人民为戴高乐将军送行的葬礼等,都在这里隆重举行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巴黎圣母院,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与凯旋门、卢浮宫一样,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夜幕下,我们驱车来到蒙柏纳斯大厦顶楼,观看巴黎夜景。这是巴黎的最高建筑物,高210米。在观光台上,俯瞰巴黎全景,领略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西欧行】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麓(2)塞纳河两岸,石头书写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