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指南】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江阴)

(2013-08-06 13:23:50)
标签:

旅游指南

任学政

万元

江南

科举制度

分类: 旅游指南
http://pic.baa.bitautotech.com/img/V2img1.baa.bitautotech.com/sdt/2012/11/8/2f94f8d4d6ea44558c7c159eefac9d40_990_0_max_jpg.jpg<wbr> <wbr>崔纪" TITLE="【崔氏名人】江苏学政、教育家 <wbr> <wbr>崔纪" ACTION-DATA="http://pic.baa.bitautotech.com/img/V2img1.baa.bitautotech.com/sdt/2012/11/8/2f94f8d4d6ea44558c7c159eefac9d40_990_0_max_jpg.jpg"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56, 90, 60); font-family: 宋体,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line-height: 1.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



  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江阴)




   江苏学政衙署,为明清时期“八府三州”数千学子赶考秀才之处所。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废除,学政衙署裁撤前后总共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


    江苏学政衙署,是科举时代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官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那时称万春园,是一位孙姓人家的私家园林。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吴良镇守江阴,则改建为吴侯官署。弘治年间,又建为巡抚行台。

    直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学政衙署从宜兴移建江阴,始称“南京督学察院(东院)”。西院设在句容。明代崇祯《江阴县志》曾记载:“督学察院,在县治东,由首任学政王以宁,移文邑令许达道建造驻扎。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宏敞壮丽,称江南官署之冠。”

    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废除,学政衙署裁撤前后总共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清代教育家崔纪曾经两度出任江苏学政。乾隆
九年,崔纪督江苏学政。以父忧归。乾隆十五年,命崔纪以副都御史衔再督江苏学政,力疾按试,旋卒。

    学政,为皇帝钦命的特任大员,三年一任,官职和江苏巡抚并行,不受巡抚节制。学政的奏折不经部转呈,可由后宰门直达皇帝批览。江苏学政衙署规模崇宏,为“江南第一官署”。

    学政署共13进200间。门前有广场,广场上两根高大旗竿,旗上写着“钦命江苏督学部院”字样;又有两座吹鼓亭。建筑则有照壁、东西辕门、仪门、龙门、大堂、考场、二堂、内室、后花园等。考场可容三四千人。大堂、东西考场等主体建筑于1960年后陆续拆除。现存仪门5间、执事所、土地祠、燕喜楼、雪浪湖、墨华榭碑、后花园(即今中山公园)。

   学政署设书房,掌管各府州院考档案;承差,呈送学政奏摺进京,及其他差遣;号房,管理进出公文;舍人,掌管传达事项,共4个部门,为世袭。如书房,由王、谢、陈、杨、鲁、周六姓八家所世袭。

   学政衙署先后为各朝政权驻地。辛亥革命后,后花园更名寿山公园。2002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重建中山公园,更名为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即中山公园),于2003年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的中山公园是一座敞开式的、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整个景区占地7.25公顷(7.25万平方米),计108亩土地,分成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游乐活动区等多个功能齐全的区域

    在整体规划设计时,充分挖掘了历史的文脉,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相结合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文化,再现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政衙署包括后花园的部分景观,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休闲的园林空间,使古代与现代两大文化景区合二为一,成为现代都市中的一片绿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