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蚕坛,祭祀蚕神西陵氏、行亲桑之礼的场所
北京有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等九坛,为明清帝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
先蚕坛,北京九坛之一,为皇室后妃祭祀蚕神西陵氏、行亲桑之礼的场所。高士奇所著《金鳌退食笔记》中记载:“亲蚕殿,在万寿宫西南(万寿宫在原西安门内迤南。笔者注)。有斋宫,具服殿,蚕室,蚕馆,皆如古之。蚕坛方可二丈六尺,垒二级,高二尺六寸,陛四出,东西北俱树以桑柘。采桑台高一尺四寸,广一丈四尺。又有銮驾库五间,围墙八十余丈。”清时地名叫蚕池口。蔡升元有《移居蚕池养疾恭纪诗》,颔联是:“平分翠色瀛台柳,依旧清光太液池。”由此可推断其大概位置。
先蚕坛,位于北海东北隅,是明朝雷霆洪应殿的旧址,原坛建于北京城北郊。明嘉靖九年(1530)正月,在安定门外建坛,后“礼部上言,皇后出郊亲蚕不便”,嘉靖皇帝乃召见大学士张孚敬、尚书李时议对前先蚕坛于西苑,“曰:‘朕惟农桑重务,欲于宫前建土谷坛,宫后为蚕坛,以时省观,卿等视其可否?’”先蚕坛于明嘉靖十年(1531)迁西苑。
北海先蚕坛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乾隆十三年、道光十七年(1837)及同治、宣统年间均有修缮。院内种有很多桑树,建筑有“观桑台”、“亲蚕殿”、“后殿”、“先蚕神殿”、“神橱”、“蚕署”、“井亭”、“牲亭”、“蚕所”、“游廊”、“桑园”、“浴蚕池”等。东面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小河叫“浴蚕河”,是元代由金水河引入北海东边的一支水系。整体建筑宏伟,构造精美,绿瓦红墙,色彩艳丽。
主殿是亲蚕殿。殿内悬挂乾隆御笔的匾额:“葛覃遗意”;并有对联:“视履六宫基化本,授衣万国佐皇猷”。
清初,并无先蚕之祭,到康熙时,才在今中南海丰泽园设立蚕舍。清朝自乾隆起,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已日,由皇后或她派人来此祭祀蚕神。先蚕礼是由清代皇后主持的最高国家祀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