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南】大理隐匿的一座南诏古城 巍山

标签:
旅游指南简单生活可在家什生活方式 |
分类: 旅游指南 |
大理因苍洱闻名,大理因古城诱人,大理古城大多是新的,很多人千里迢迢跑到大理,却常忽略了在大理南部60多公里处隐匿的真正的一座古城——巍山。

游遍云南古镇,还是巍山古城,因为它是真正的古城。至今,古城依然市井味十足,那些只有在小说中才能看到的市井民俗;老街,老巷,老宅,老铺子,老吃货,老牌坊,老城门,老城楼,以及泡茶铺的,打牌的,闲游的,看热闹的,做小买卖的,待打零工的,旅游的……构成一幅难得一见的世象百态,市侩风情的古城传统风貌图。

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当你走入古城,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木雕大门、黑底鎏金的招牌、舒适清新的石板路。

虽然号称南诏古城,但现在巍山的城市格局、民居建筑基本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1000多年前的南诏国遗迹已很难找寻了。明清之际,彝族左氏土官对巍山进行了长达500多年的经营管理,并使其文风蔚起,成为清政府御封的云南四个“文献名邦”之一。

明代的巍山城如同方印,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中央建文笔楼,恰似印柄。直到今天,整座巍山城依旧完好地保持了600余年前建城时的棋盘式格局,以文笔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伸向四门,大街小巷则纵横交错。可惜的是当年忠武、威远、迎熏、拱辰四门如今只剩下拱辰门和星拱楼,不免让人感到遗憾。

安静的街道,这是中午的巍山古镇街道,石板路,蓝天。要不是路边上的自行车和屋顶上显眼的太阳能,你会有种不知步入哪个年代的感觉!



悠悠古城情,缓缓岁月流。巍山古城曾经是茶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枢纽之地,这座曾经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高原小镇,充满了无可复制的性格、保留著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云南同样作为古城,她不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出名,但绝对不似大理古城的暄闹和丽江古城的浮化,她带给我的是真正的小城故事……




漫步在本色天然的古城,扑面而来的是难得的祥和、宁静与温馨,仿佛故都时光从未远去……

在巍山可以寻觅到其它地方难见踪影了的一些民间手工艺品和风物特产,例如:草编生活用品、竹编生活用品、绳编、烟花炮仗、金银器加工、儿童玩具、泥塑、面具等,均可在巍山古城的南诏古街上购买到。


草墩就是用稻草编成的墩子,巍山草墩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色彩。巍山草墩形状多样、大小不一,色彩则是由缠在稻草上的布的颜色决定,因而也就色彩斑斓,且还能呈现各种图形,如:八卦、心形等。


作为“文献名邦”,古城的气质表现在人们的文风中,也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偶然朝小巷里某个门洞大开的小院一瞥,深处全是兰花、文竹、奇石。随便进入一家,中堂必然摆着供桌,供奉着神灵祖先的牌位,文房四宝是必备的日常家什。巍山古城最让人着迷的就是这些古城人,纯朴善良,带着文化赋予他们自然华丽的气质过着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


在大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玩在大理,吃在巍山。这话一点也没错,作为南诏古国的发祥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饮食文化也是巍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小吃众多,而且风味独到,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


巍山人对吃非常重视,巍山人的早餐就很幸福。在大理州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粑肉饵丝的牌子,它的老家就在巍山。热腾腾的一大碗饵丝端上桌,一眼望去黄白分明、红黄相映,汤白而稠,肉入口即化,饵丝又白又细腻,根据个人喜好佐以草果、胡椒、芝麻、辣椒油等调味品,一口下去,香喷喷的滋味覆盖所有味蕾。

青豆小糕是到巍山的第二天早晨才吃到的。青豆小糕蓬松绵滑,散发着青豆隐约的芳甜。如今的小糕摊上还多了各种色泽的小糕,洁白的大米糕,金黄的玉米糕,褐红的高粱米糕,应季的青豆小糕,一合合色香味形样样俱全的小甄糕,成为古城小吃里一道精美温润的风景。

城楼附近有阿婆在卖冰粉和凉虾,蝌蚪大小的米凉虾拌上玫瑰糖,那冰爽甜凉顿时让人神清气爽。比喝茶水,饮料要惬意得多,既便宜、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