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南】鹿港故事说不完


标签:
旅游指南第二大移民紧要关头历史建筑 |
分类: 旅游指南 |
鹿港故事说不完
后来又发现,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原来唱的也是鹿港。充满喜和乐的小城里,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让人不由地感到好奇,期待着有一天能到小城来作客。
台湾的许多乡土小说,也喜欢以鹿港为背景。神秘压抑、封闭落后……文人笔下的乡土世界,更令读者浮想联翩。
鹿港,从大都市变成小城镇,曾经没落却又因此保存了古老风貌。经典歌曲中的主题,乡土小说里的背景,久远地尘封在心头的某个角落。直到有一天,都市旅人突然兴起寻找怀旧乡情的心情,鹿港又从记忆深处蓦然崛起。曾经的沉寂小城,再次转变为观光重镇。
鹿港名声响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高度繁忙的现代社会以宁静小镇为卖点,回到古代的台湾,却又是个舟车频繁、商行林立的繁华港口城市。
台湾的小学课本中就有这句:“鹿港镇,在彰化,台湾史上名气大”。小朋友们都可以朗朗上口,不须等到文人雅士来歌颂。
说不完的鹿港故事,要从300多年前说起。
由于商业茂盛,街上商店纷纷加上顶棚,因而有“不见天”的说法;而地面上都铺有红砖,看不见泥土,又称“不见地”,繁华富裕的场面可想而知。
台湾人常说“一府二鹿三艋舺”,指清代台湾最繁华的三大港市,其中的“二鹿”指的就是鹿港,仅次于台南府城,还比台北艋岬更加繁华。
到了清末日治初期,由于港口泥沙淤积,街镇中心距离海岸越来越远,鹿港渐渐走下坡。建设纵贯线铁路与公路时也未从鹿港通过,错过了工业经济起飞的年代,这个绚烂了大半个世纪的城镇就这样被无情淘汰,从全台第二大都市变成日渐沉寂的小城镇。
然而也正因如此,鹿港的传统风貌才得以保留下来,从繁华热闹转为淡泊悠闲,也成为文人歌手心目中的美好旧时光。
尤其近几年来,台湾掀起怀旧热潮,加上观光业蓬勃发展,像鹿港这样“有故事”的小城,正是旅人偏爱的调调,逢年过节都是人山人海,仿佛昔日风华再现。
早已听说鹿港节假日人潮汹涌,前往鹿港最好是选在平时。
不巧到访期间正好是2月份。台湾最重要元宵灯会活动,每年在不同地区巡回举行,今年选中了彰化鹿港。
鹿港人口只有8万5000人,为期14天的灯会却吸引了1146万人次,创下23年来历届灯会的最高纪录,更打破台湾大型活动参与人数纪录,比台北花博多出三成,令人刮目相看!
灯会结束后不久,台湾首次评选全台“十大观光小城”,鹿港就以黑马的姿态在紧要关头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十大。
获选为十大观光小城之一,意味着鹿港将获得台湾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强推广,发展旅游业。
这也是我走在鹿港老街时,心头不期然浮起的疑问与隐忧。
狭长式老街是鹿港最具魅力的部分,早期,居民沿着河道兴建屋舍,自然形成了交错的曲巷。尤其九曲巷一带,蜿蜒迂回的交叉巷道口,具有防风防沙的实际功能,行走其中有如迷宫一般。
今天的古街区保留了早期发展的格局,两旁的砖瓦房子大多已转型为旅游商店,售卖各种民俗艺品与旅游纪念品。古早的建筑风格,趣味的创意商品,处处引人入胜,然而先天狭窄的街巷格局涌入大批人潮,左弯右拐巷弄间,水泄不通的感觉可想而知。凉凉的二月天,短短的路程也可以挤出一身汗来。
最后连著名的摸乳巷,也不敢说要去。所谓的摸乳巷,其实是传统楼房之间的一条防火巷,最窄处宽度不到70公分,充分表现出鹿港巷子狭窄的特色。巷子只容一人通过,如果遇到两个人对面走来,就已经贴近得可以“摸乳”,两股人潮同时涌入的话,后果不敢设想。
似曾相识回味童年
话虽如此,嘈杂人潮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几分古朴趣味。作客小城,最大的趣味在
于小小的范围内集中呈现了旧时代风貌,明明是初次到访,却又仿佛进入曾经熟悉的时光。 鹿港的先辈多为泉州地区的移民,当年是全台最具泉州特色的城市,时至今日小城里也处处可以看到许多闽风的痕迹。
我的祖籍是泉州,20多年前到过泉州一次,印象已经模糊,然而浓浓泉州味是童年深刻的回忆。祖父从小南下,大半个世纪始终乡音不改。今天来到鹿港老街,坐在小店里看人来人往,偶尔传来几句泉州口音的闽南语,早已远去的回忆突然都到眼前而来。大街上售卖着面线糊,一看就知道是正宗的泉州风味,祖父喜欢的味道,久违的童年滋味涌上心间……
老街的范围包括瑶林街、埔头街等等,都是源自泉州的地名。街区范围内是早期船行与码头的集中区,前面临街,后面临溪,方便船只靠岸卸货。市区改建以后,部分老街保留下来,呈现清代闽南古街的风貌。街道两旁可以看到许多闽南风味的古老宅第,许多房子虽然已经变身商店,整体感觉仍然古雅。 历史建筑如“意和行”、“友鹿轩”等,如今都是针对游客的商店,但建筑本身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内除了看看商品,也可以参观清代民宅的格局。
瑶林街上著名的半边井,表现出小城的淳朴古风。水井设在古厝“三槐堂”的围墙下,以前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能力挖掘水井,而这一家人开凿水井时,大方地把半边开在自家院子里,半边开在围墙外,以方便附近邻居及过路的卸货工人自行取水使用。今天的井内早已无水,浓浓的人情味却传为佳话,成为鹿港著名的一道风景。 大小庙宇60多座 鹿港也以寺庙见称,大小庙宇有60多座,其中以龙山寺和天后宫最为著名。龙山寺展示建筑艺术,天后宫体现民俗风情。我们走访了天后宫,因为在欣赏寺庙建筑的同时,更想沉湎于庙里庙外的热闹风光。
天后宫又称妈祖庙,是鹿港香火最为鼎盛的寺庙,一年到头香客络绎不绝,每逢节庆更是异常热闹。尤其农历新年前后至三月底妈祖诞辰的这段期间,进香客由全台各地蜂拥而至,俗称“三月疯妈祖”。
元宵节来到天后宫,同样疯狂。从中山路往天后宫的方向走去,未到庙口已经是满街热闹。原来,元宵节除了晚上的灯会,白天也有踩街活动。大街上禁止车辆通行,人潮从商店门前的走道漫到大街上来,路面上都是黑压压的人头,马路上空挂着长长的龙形彩灯,人群中偶尔传来锣鼓爆竹声响,节庆气氛非常浓厚。 越靠近天后宫越热闹,庙里香火烟雾弥漫,庙外各种小吃云集。入庙转了一圈,香客太多,雕樑画栋、宗教文物,来不及细看。庙前人潮汹涌,边走边看,边买边吃,人群中你推我挤还要忙着拍照,满街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仓促走过,浮光掠影,仿佛蜻蜓点水,又似乎体会良多。哪怕已换了风景,哪怕已变了年代;是歌曲中回不到的家园,也是想象中美好的乡情…… |
|
|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
想当年我离家时她已十八
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渔村
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黄昏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告诉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象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
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
岁月掩不住爹娘淳朴的笑容
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
再度我唱起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风雨声
归不到的家园 鹿港的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繁荣的都市 过渡的小镇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哦----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保佑 世世代代传香火
啊,鹿港的小镇
邓丽君:《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
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