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山东三日:从临沂至青州

标签:
青州楷体gb2312临沂永刚 |
分类: 旅行日记 |
http://www.onlysl.com/admin/webedit/UploadFile/2011419104128921.jpg
8时,从邳州出发,9时多到达临沂,沿着沂水北上,12时至临朐,学国宗亲(当地的村支部书记)在沂山景区门口等待我们。
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气爽。自黄帝登封沂山,舜肇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至其下,令礼官祀之,唐、宋、金、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历代大家名士倾慕沂山,接踵而至。李白、郦道元、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以及明状元马愉、赵秉忠,清朝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等均至此揽胜,留下了大量诗章名句和碑碣铭文。
自百丈崖上行,沿玉带溪行进。学国宗亲先陪我们登上歪头崮。这是沂山山岳型景观最为集中的地区,四周崖壁险峻,奥谷幽深,风光奇绝,胜景迭出。可以看到狮子崮,崮身狭长,形如屏障,因为上半部分全石裸露,状如雄狮俯卧,如今已经成为沂山的重要标志之一。狮子崮的对面,是我们所在的歪头崮及回头崮、花枝台,纵横开阖,三峰鼎立。尤以歪头崮崮身侧倾,突兀险绝,三面皆下临深壑,唯有花枝台一侧可以攀登。我们由此登山,一路有天然石佛、八戒石、风动石、天柱石等奇石景观,救苦观音、“人世蓬莱”、“夫沂山”摩崖石刻、碧霞祠、福神庙、长春亭等人文景观,其中碧霞祠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行宫。本家指着歪头崮一带的松树,告诉我们,去年原因不明大批死亡,今年又奇迹般复活,连专家也没搞清楚。这儿的野生鹅耳枥种群,不仅成为沂山风景区的重要植物群落景观,在山东,江北乃至全国都是少见的。
从歪头崮返回,学国宗亲再三挽留我们,又陪同游览沂山的极顶玉皇顶。这是沂山的中心景区。山下圣水湖碧波荡漾,玉带溪衔碧吞绿,古树环绕,怪石罗列,美不胜收。
http://www.qingdaonews.com/gb/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11013/ec55f9c0b15f10012f834b.jpg
玉皇顶,是沂山的最高峰,峰顶风光险绝,文化遗存丰厚。相传自西周时期,周穆王便曾携盛姬在此共浴夕阳,巧遇凤凰,当地人为了迎接他,于山顶上修筑了一座最早的观景台——楼台观;玉皇庙的记载,始于《民国临朐续志》:“山之最高处曰玉皇顶,以旧有玉皇庙而得名。”建国后几度重修,上有玉皇阁建筑群、极顶石、探海石、灵气所钟石、望海亭、太清洞等景点。
玉皇阁,作为沂山的标志性景点,是一座三层景观仿古建筑,整体系三重檐十字脊歇山四面加抱厦构成的复合式结构,每层檐有12个翼角向外挑出,造型极为玲珑精巧。阁内供奉有玉皇大帝铜质神像,神像整体高9米。后罩楼内供奉着四御神像,窟檐分三层,二层供有36尊仙像,三层是28座星宿神像。
登临玉皇顶,一览群山,环顾诸峰,还可以欣赏到云海、秋色胜景。沂山晚翠,为临朐旧八景之一,自古便享有“沂山晚翠接云端”的盛誉。沂山云海,多发生于夏秋之季。历代咏沂山的诗作中多有描写山中云海的佳作,明代青州府同知张元孝《观沂山云海》诗中就有“碧波银涛时幻变,瞬息云浪吞千山”的佳句描写这样的美景,可惜由于天气及时间关系没有看到。
本家告诉我们,玉带溪溪水北岸的古松群和法云寺一带的古板栗群,是沂山的重要植物保护群落。古松群内的“万年松”,树龄长达一千六百多年。板栗树,最早大多为宋元时期寺庙中的僧人所栽,明清时期有补植,在《临朐志》中便有“栗熟乱落如雨,山僧拾以待客”的记载。采摘板栗的当地妇女在道旁兜售,与学国宗亲相识的,不时打个招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