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与文化之旅(2):
九曲溪漂流,武夷宫访古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晴

相传唐尧时彭祖率领族人来到崇安居住。当时,洪水泛滥,崇安地带,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于是,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大家挖河堆堤,疏浚洪水。他俩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们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这座山称为“武夷山”
。在九曲溪汇入崇阳溪的地方,还建造了武夷宫。

曲折萦回的九曲溪,源自武夷山主峰,流向八闽大地的母亲河闽江,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条玉带串着颗颗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这是游客到武夷山景区必游之项目。

早上8:00从竹筏码头乘竹筏,在武夷山核心景区九曲溪最精彩的一段九曲十八弯漂流,沿途欣赏九曲溪两岸的旖旎风光。

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峰岩高低、河床宽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缓、视域大小、视角仰俯等都达到绝妙的程度,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


竹筏上的船娘,四十多岁,身材苗条,饱经风霜,力气比较大,我们六个男子汉,多数个头较大,她撑的筏子稳稳当当,穿行于险滩激流之间;船娘风趣恢谐,一边撑筏,一路介绍,“有荤有素”,应对自如,分寸得当,逗得游客笑声阵阵。

天气不错,刚好太阳被云层遮挡,也没有下雨,青山绿水,人行画中,又是一次心情放松……

登岸后,开始游览大王峰下的武夷宫。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即冲佑观,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为武夷山最古老的宫殿,中秋祭祀武夷君的场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朱熹等先后出任提举,主管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后多次修复,反复遭遇火焚。现正在修复中。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为宋代遗存,有800—900年的历史。
武夷宫,亦为此处地名。有大王峰、朱熹纪念馆、柳永纪念馆等集自然景观、园林建筑、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景观。武夷山博物馆,图文并茂地介绍武夷山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及物种等方面。宋街古色古香的牌坊大门楼仍立在大王峰下,但古街已不复存在。仿修的宋街,树木参天,店铺林立,人头攒动,比较繁华……



宋街古色古香的牌坊大门楼仍立在大王峰下
下午17:30,乘坐K2002次列车(福州--武夷山--上海南站--南京),明晨4:00到达上海。后乘车返回盐城。八闽之旅圆满结束。

在武夷山火车站,乘火车,踏上返程

【链接】古诗咏武夷山
武夷山
(宋) 陆游
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
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
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
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
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
溯流进小艇,愧惊白鸥群。
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
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九曲棹歌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