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西北之旅
三分隆中对(上)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小雨转多云
结束了神农架的三天寻祖之旅。早上8:00从神农架出发至襄樊。先乘车自神农架木鱼镇返回十堰。

继续穿行在大巴山脉。与来时见到的景象宛然不同。阴雨绵绵,云雾缭绕,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格外的充满诗情画意。沿途经过红坪(9:00)画廊,在休息点(10:00)休息半小时,又经过“十回首”(10:30)-房县及野人谷(11:15)等地,13:15到达十偃火车站。买好火车票,于下午16:00,从十偃乘T6774次列车到襄樊。路过武当山(16::30)、谷城(17:30),两小时后(18:15)到达襄阳,入住火车站对面巷内、樊城区七天连锁酒店。

襄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改名襄樊,包括古襄阳城(今襄城区中心)、古樊城(汉江以北、今樊城区)。襄阳,因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为樊城侯而得名,与襄阳隔襄水而望。2010年,恢复“襄阳”地名古称。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南襄盆地南部,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西部支点城市,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书法名城”。

襄阳,楚时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以北的地区。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建制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卧龙),魏晋隐士司马徽(水镜先生),三国名士庞统(凤雏),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孟襄阳),张继、杜审言、文学家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米襄阳),“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刘秀,东方圣人释道安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就发生在襄阳。

《读史方舆纪要》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

开始在襄阳游览“三分隆中对”遗址、体验三国历史文化的三天之旅。明、后两天主要游览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及襄阳古城墙、米公祠、夫人城等人文景点。
【链接】襄阳景点
鹿门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襄州区东津镇鹿门山。据《襄阳县志》记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
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秀丽壮观,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汉唐以来为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著名诗人孟浩然、张子荣、白云、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居过。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聚,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自唐以来,留下众多的瑰丽诗篇。
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孟浩然宦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幽栖鹿门……因此,世称“鹿门高士傲帝王”。明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
水镜庄 是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水镜先生)隐居地,现位于南漳县城关城西两公里处。为国家级隆中风景区和荆山生态旅游区主要景区,是三国热线源头。
当年刘备马跃檀溪,从襄阳一路往西逃难来到水镜庄,司马徽向他推荐“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顾茅庐”、“草庐对”等故事。庄内有刘备的座骑塑像,故亦称白马寺。
近旁有三道河水镜湖风景区,位于荆楚文明发祥地、楚故都丹阳所在地、和氏璧故乡、三国故事源头,人文资源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氏璧”(景观为南漳县西南荆山南麓巡检乡玉印岩或抱璞岩)、“司马水镜荐诸葛”(景观即为水镜庄)、“徐庶走马荐诸葛”(景观为南漳县城关徐庶庙)等历史故事均发生于此。
三道河水库灌区有2280多年历史,名扬全国、宏伟壮观的“百里长渠”(南漳县武安镇白起渠),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枣宜会战激战殉于渠边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既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富民工程,又是一处可供观光游览的理想场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