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著名乡土诗人姜桦新诗集《纪念日》
2011年12月7日

晚,小雨。应友人姜桦之邀,在“西湖人家”,与孙鑫等几位盐城文艺界朋友小聚,十分高兴。算起来,我与姜桦相识也已经快30年了。那时候,他刚刚开始写诗;我则在盐城师范学校教书。80年代初,编写乡土教材《盐阜地方诗文选读》时,我将当时活跃在盐城诗坛的姜桦、孙昕晨等青年诗人的作品收入其中。姜桦那些虽然略带稚嫩、却带着淡淡泥土味的一首首小诗,自然得到诗歌爱好者的青睐。后来,随着诗歌创作成果的丰富,他陆续出版《老吉它》、《大地在远方》、《灰掠鸟之歌》等几部诗集。每次诗集出版,我都有幸较早得到拜读的机会。

一段时间,由于我长时间在东台、阜宁工作,我们之间联系少了。但我还是常常抽时间,找来《诗刊》、文学杂志及地方报纸,寻找他的新作,慢慢咀嚼品味。我为他对家乡土地,特别是滩涂的那一份爱,为他诗歌创作日复一日、持之以恒、执着的毅力所感动。一晃已经快30年了,如今的姜桦,以其独具特色的滩涂题材诗歌创作,以其明快、简约、质朴、富有感染力的诗歌语言,悄然出现在当代中国诗坛,独树一帜,引人注目。9月,在盐举行的“姜桦30年诗歌创作研讨会暨诗集《纪念日》首发式”,作为一个标志,向文坛昭示一位诗人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诗刊》原主编叶延滨、《诗刊》半月刊主任杨志学、《星星诗刊》常务副主编龚学敏、《扬子江诗刊》执行主编子川、扬州大学博导叶橹、盐城师范
学院文学院院长陈义海、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霍俊明等文坛大家对姜桦30年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入剖析,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姜桦是盐阜之子,也是滩涂之子,是一个富有才情的滩涂诗人。但他跟我谈起来,总是十分谦逊地说,应当才是一个开始……去年读书节,我看到他将在水街组织青年读书公益活动,我也与他联系、报名参加。在活动现场,听了盐城电台老播音员声情并茂朗诵姜桦的新作,赢得青年朋友阵阵掌声。去年春天,我退居二线,有了业余时间,在网络上与姜桦的互动多了起来。对他的诗歌创作关注起来,也更加方便了!
遗憾的是,我未能有机会参加他的诗歌研讨活动。那几天,他活动密集,高朋满座,迎来送往。忙过一阵子之后,他几次通过网络、手机信息、电话与我联系,告之此事,将新诗集《纪念日》赠予我。乘着小聚,他特地用当时会议材料袋,装着新书和报纸,带给我。回到家,我打开《纪念日》,认真读了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