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方戏曲】起源于盐城的地方剧种---淮剧

(2011-10-26 19:26:08)
标签:

梁国英

江苏省

淮剧

唱腔

江淮戏

分类: 旅游指南

起源于盐城的地方剧种---淮剧

 

 

http://a2.att.hudong.com/45/15/01300000647542125768150089288_s.jpg

 

 

 江苏省淮剧团梁国英饰演的方大姑

 

 

 

    戏曲剧种,又名江淮戏。发源于古楚国域内,即今江苏省境内长江以北的盐阜和清准宝两大地区,距今约有二百年的历史。 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现已成为江苏和上海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代中叶,江苏盐城、阜宁、淮安、宝应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被称为“江北小戏”后亦称“江淮戏”。

 

    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称老淮调)。后受徽戏和京戏影响,移植演出了一些表现历史生活的大戏,因需扎靠、打把子,故称“靠把戏”。在唱腔上,相应吸收了徽戏的唱腔加以变化,创造了“靠把调”(又称老徽调)。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伴奏。1930年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开始创作了采用二胡伴奏的一些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拉调”唱腔在板式变化上有新的丰富和发展,加之此时出现了李玉花、董桂英等第一批女演员,使淮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流动地区也从盐城、阜宁淮安一带,逐步扩大而流布江苏全省。


  1912年,淮剧艺人何孔德、
何孔标、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演唱。1939年,著名演员筱文艳(淮安人)在“拉调”等唱腔的基础上,新创出“自由调”,使淮剧唱腔大大地增强了表现力。之后,名演员何叫天又创出了“连环句”唱调,进一步丰富了“自由调”。在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成立了盐阜文工团等文艺演出团、队,建立了“淮戏研究组”,不但创作演出了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现代戏,也新创了“新淮调”、“新悲调”等唱腔,并吸收扬州“小开口”(见扬剧)的一些曲子,使淮剧唱腔更加丰富起来。淮剧唱腔除以上主要唱调外,尚有〔南昌调〕、〔淮悲调〕、〔春调〕、〔十字调〕、〔下河调〕、〔叶子调〕等腔调,以及部分来自民歌、小曲的调子,如〔磨房调〕、〔补缸调〕、〔跳槽调〕、〔八段锦〕、〔蓝桥调〕等。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扬琴唢呐等;打击乐器有扁鼓、苏锣、铙钹堂锣等。在盐阜“花鼓锣”、“僮子锣”、“麒麟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伴唱锣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淮剧现有上海淮剧团、江苏省淮剧团等专业剧团13个,其中盐城有6个。著名演员有马麟童、谢长钰、李玉花、筱文艳何叫天方素珍周筱芳李少林、陆少林、程少楠、华良玉、华美琴、刘少峰、梁国英等。

     2011年6月11日,江苏省淮剧博物馆在江苏省盐城市开馆。该馆为一座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是一座集展陈、传习、收藏、研究、演出于一体的专业文化博物馆。主展区分为历史沿革、艺术常识、名人名作和文化现象4个展厅,通过原作剧本、经典剧照、视听资料、舞台模型、服装道具等珍贵藏品,展现淮剧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008年淮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淮剧成为盐城区域民俗文化的标志。

 

    一百年来,淮剧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他们休戚与共。淮剧工作者活跃在工厂、码头、车间,从热火朝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滋养,不断创作出全新的反映新时期、新时代日新月异伟大变革的新剧目,履行着淮剧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使命。以上海淮剧团为代表,以《金龙与蜉蝣》为标志,都市新淮剧的旗号在戏剧界引起很大凡响。

    百年风雨百年情,淮剧踏着江苏、上海的文脉前行,海派文化熏陶、滋润着淮剧成长,使它在戏曲的百花园里依然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江苏第六届淮剧艺术节

 

     10月26日下午  盐都文化艺术中心

 

     射阳县淮剧团  《疯娘情》

 

 

 

 

 【链接】  江苏省淮剧团:《锁呐声声》      点击进入

 

 

     (上)http://www.56.com/u89/v_NDc4MjA4NjI.html

 

     (下)http://www.56.com/u39/v_NDc4MTc2NDQ.html

 

 

 

         《板桥应试》(泰州淮剧团)       点击进入

 

 

      (上) http://www.56.com/u84/v_NTE3MDEwNDE.html

 

     (下) http://www.56.com/u35/v_NTE3MDIxMzY.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