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我心中的圣湖
9月20日
晴

青海湖畔的“马踏飞燕”及风马旗

青海湖对岸,隐隐约约的是祁连山
青海湖
旅游线路图

“一叶扁舟”
青藏高原上的湖,被虔诚的信徒们称之为“圣湖”。我不是佛教信徒,但我喜欢水,喜欢看海、游湖。来青海,某种程度上,就是冲着青海湖而来的。在西藏,到藏北羌塘看过纳木错;去新疆伊犁,路过并逗留赛里木湖;到青海,自然要见一见心中的圣湖青海湖。

水位不低啊!
一介色友,行色匆匆
7:20
从西宁出发,沿着青藏公路(109国道)去“梦中天堂”、藏区圣湖青海湖(共和境内)。行程160公里。沿途经过湟源峡谷、倒淌河等处,在丹葛尔古城、赞布林卡、日月山等处景点游览,后来到青海湖。老天帮忙,来西北几天,一直阴雨,今天去青海湖终于天气放晴。进入青藏高原,蓝天白云,草原一望无际,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西宁-青海湖之旅 第一站 丹葛尔古城

湟源县城丹葛尔古城
青海湖主题游的第一站是丹噶尔古城。古城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之美称。此地古为羌地,唐代归鄯城县,唐安史之乱后属吐蕃辖地,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以后隶属西宁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噶尔厅为湟源县至今。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 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军事需要,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驻副将一员,负责环青海湖等地的军务,并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从建城之日起先后派副将14名、副总17名、参将7名,足见其军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是名符其实的“兵城”。
自西汉以来,丹噶尔便成为商贸要地,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下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也有了“小北京”的美称。城内店铺和洋行门上的“湟源排灯”是中国最早的广告灯箱。
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胜地。古城得名于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成为青藏高原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随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又修建了城隍庙、玉皇庙、关帝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刻镂精致,壁画精美,彰显出无穷的神秘魅力,展现了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等相互交融的风貌。
丹噶尔古城又是一座文化之城。各个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院落街巷无不包含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信息,留下了众多名人诗词、神话传说和排灯、剪纸、曲艺、羊皮绣等民间艺术,以及“花儿”会、朝山会、庙会、法会、祭孔、祭海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古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青海湟源县丹葛尔古城的“花儿”表演
人们说,青海河湟“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花儿”作为山歌,产生于青海,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湟源峡谷
西宁-青海湖之旅
第二站
赞普林卡

文成公主去西藏途中驿站(行宫)赞普林卡
赞普林卡,位于西宁西大门-湟源,109、315国道及西湟高速公路的交接处,是古丝绸南路、三峡(巴燕峡、药水峡、东峡)交汇、海藏咽喉之地,距省会西宁仅43公里。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由当时的吐蕃特地在此为她建造行宫。文成公主在赞普林卡驻足三个月,后继续上路。
在赞普林卡参观过程中,发现一件怪事。到了大殿三楼,导游的景点介绍变成了“劝捐”,说大家捐10元钱,可以求一条白色哈达、50元是黄色哈达,100元是彩色的。有几个人捐了钱,带走了不同颜色的哈达。这时,导游轻声地说,大家今天来得好巧,一位活佛正好在经堂,你们可以进去求个平安。那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与九寨沟骗人的寺庙差不多,我们就迅速离开。待大家回到车上时,就开始谈论谁在里面“刷卡”了,谁在里面拿钱销灾了。结果最多的人被骗了1000多元,少得也有二三百元。这种坑蒙拐骗、亵渎神灵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
西宁-青海湖之旅
第三站 日月山

唐王朝-吐番古界--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
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两大台地之间的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耕区与藏族牧区的分界线。

文成公主回望处
月山上的风马旗
经幡,即我们所说的五彩旗子,也叫风马旗,在藏区随处可见。挂在藏胞房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的地方。尤其在高山隘口处往往有很大规模。这些旗子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经幡上印有经文,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着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其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风马旗以“五”作为基本单元,它有蓝、白、红、绿、黄五种色彩,上面的图案有狮、鹏、虎、龙、马五种动物。这五种动物代表了东、北、西、南、中五个方向。这些五彩缤纷的经幡,其颜色都有固定的含意。蓝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白云的象征,红幡是火焰的象征,绿幡是绿水的象征,黄幡是土地的象征。据此,固定了经幡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如同蓝天在上、黄土在下的大自然亘古不变的现象一样,各色经幡的排列顺序也不能改变。

玛尼堆

玛尼石
在藏区,藏传佛教徒们把刻有经文的石板堆成一堆,就叫玛尼堆。用来表达对神的敬意。玛尼堆一般呈圆锥形,直径不大最多几米而已,堆砌墙体上的每块石板,都刻满了经文或佛教艺术画。有些还镶嵌了石龛。里面供奉着佛像。玛尼堆,多为白色石头的堆积,常常呈方形或圆形置于山顶、山口、路口、湖边或寺庙、墓地,用于祈福,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人们把那些本来就被认为赋有灵气的白石再刻上佛经或佛像,使这些白石更赋灵气,成为玛尼石,以求保佑和庇护自己。
玛尼石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大的如山,小的则可以放入掌心,或圆或方呈天然状态。除了颜色多为白色外,其质地也大不相同,有石灰岩,有硅质岩,有汉白玉等等。按照高原上人们的传统习惯,路过玛尼堆时,他们会口中念念有词,呼唤天神,祈求上苍的恩赐与神灵的保佑,去除灾难,得到幸福,并围绕玛尼堆转一圈,再添上一块石头。即使没有石头,也会添上动物头颅或角或羊毛,甚至自己头发之类的东西。这样,经过长期来往与此的人们不断添加,玛尼堆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日月山的东侧,阡陌良田,一派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另一番塞外景色。山体两侧有如此大的反差,实属罕见。

日月山,文成公主去西藏途中回望长安处
西宁-青海湖之旅第四站
倒淌河(因故未停留)
http://s1.zimgs.cn/tn?imgurl=38E524979D14E676AC78488BF7E7E2CA&http://www.sfjw.com/bbs/UploadFile/2008-10/2008103114395990014.jpg
西去的倒淌河
此照片来自网络
倒淌河,传说中文成公主去西藏途中,经过日月山思念家乡而流泪形成的一条西去的河,流入青海湖。在倒淌河镇,我们因故未停。

日月山至青海湖
目的地:青海湖
湖的东南岸(共和县境内)二郎剑景区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

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据导游介绍,青海湖东西最长约104公里,南北最宽约62公里,水面458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

高原上的圣湖--青海湖
我们到达青海湖南岸共和县境内二郎剑景区。初秋季节,一眼望去,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仍然披着绿装。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

青海湖
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
关于青海湖的形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


海之韵

潮起瞬间

湖边小桥

西王母像

湖边风光
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千米,春夏季节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
此处离青海湖西区鸟岛还有120多公里,4-5月份是最佳观鸟时间,只好等下次再来登岛了!

湖畔,历史的车轮声依旧……
在二郎剑景区湖边,我们转悠了2个多小时,眺望湖景,拍拍照片,静听涛声,怡然自得,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但我总感到景区规划不理想,景点建得也粗糙,人们拍摄画面时总要避开一些破坏效果的建筑物(如半拉子的石坝,开裂的路面)。离开湖边,打算回车上,见到身着藏族服装的祖孙三人坐在路牙,我随手按动相机快门,拍了一张人物照。正要离开,祖孙三人向我强行索取10元人民币,少一分也不行。看来他们是以此为职业的。傍晚18:00,我们回到市区。
【旅游信息】
http://img.51766.com/apcc/1306297275137.gif
【旅游信息】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坎布拉丹霞地貌--李家峡水电站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冶州尖扎县境内,距青海省西宁市131公里。景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集奇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伟的电站大坝、绮丽的峡谷库区及独特的藏族风情为一体,近年来成为西宁旅游人气极高的景点。
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坎布拉景区北端,是黄河上游的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于1988年4月开工建设。1、2、3号机组分别于1997年2月18日、12月13日和1998年6月6日正式并网发电,4号机组于1999年11月投产发电。周边由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围绕。阳光下山阳面红褐、山阴面深褐,水浅处碧绿、水深处湛蓝。群山峻峭,海拔近4000米,水面辽阔,深处逾180米。山水辉映,极其壮美。黄河由此流出,清澈见底,与寻常见到的黄河迥然不同。
【旅游信息】
青藏铁路(西宁-德令哈-格尔木-安多-那曲-当雄-拉萨)
青藏铁路,平均海拔4500米。从青海西宁出发,过格尔木,穿越唐古拉山口后,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行程近2000公里,23小时后,到达拉萨。
109国道:青藏公路(西宁-格尔木-安多-那曲-当雄-拉萨)
http://a0.att.hudong.com/79/05/01300000014029118930564933779.jpg
【西北行踪】
上一站:雨中游塔尔寺
下一站:青海省博物馆;东关清真大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