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作品】姜太公颂
(2011-08-17 21:22:11)
标签:
比干镐京纣王武王六韬文化 |
分类: 百家文汇 |
姜太公颂
华夏文明,始自炎黄。神农立氏,氏族姓姜。伯夷佐舜,并举刑赏。
三礼化德,五刑定邦。复襄大禹,疏导千江。功高盖世,始封吕地。
传至太公,亦名吕望。东海之滨,太公家乡。“东海上人”,史书所榜。
起于布衣,艰辛备尝。天赋聪慧,过目不忘。马文祖公,学问斗量。
太公之学,青目倍赏。家有一女,招为东床。此女非常,出题乖张。
要其发家,方可圆房。白面一担,走街串巷。惊马踢担,白面风扬。
孟津卖水,朝歌宰羊。为人作佣,占卜道旁。三教九流,工农贩商。
无所不晓,风俗心装。名山大川,尽情踏访。九州风云,眼底尽藏。
天文地理,了如指掌。审时度势,豪气万丈。兵法精湛,智谋深广。
比干举贤,始谒纣王。纣王荒政,不识栋梁。司户参军,大鹏难翔。
商朝亡国,时日不长。辞官朝歌,周游四方。体察民情,遍观弊殇。
止于西歧,垂钓磻溪。弯钩钓鱼,直钩钓王。西伯姬昌,斋戒亲往。
相见恨晚,相唔甚畅。视为圣人,请回庙堂。拜为军师,军权并掌。
言及祖语,号太公望。治国之计,初献三常:君官士者,奉贤为常,
任贤为常,敬贤为常。齐家治国,三常莫忘。再献三策,一要敬天,
二要爱民,三要亲贤。所谓天下,民为沃壤。大明发光,普照四方。
大义施行,惠及闾乡。吊民伐罪,民心所向。大圣有德,贵在人和。
仁者无敌,天下安康。继扩国土,征伐蛮夷。先伐犬戎,继之密须。
再伐黎国,四伐崇虎。武以定国,文以安邦。德威并振,和谐为上。
丰邑镐京,以为新都。征伐九年,旌旗飘扬。文王知易,命难久长。
三月镐京,柳吐鹅黄。告诫世子,厚德广惠。忠信慈爱,切记莫忘。
三项注意,牢记心上。刮木为柱,刈茅覆房。为民谋利,节省公帑。
林尽其材,器成工匠。百物平利,重视兴商。工不失务,农时莫丧。
王有四殃,水旱饥荒。十年之积,方不彷徨。各修其学,各得其享。
圣人教制,教育大倡。民殷兵壮,民富国强。能制已有,制人所有。
令行禁止,惠风和畅。言犹未尽,语重心长。是年文王,薨位高堂。
享国五十,百寿而僵。太公之明,计为首领。太公之高,谋为王创。
姬发继位,号称武王。太公是年,八十一岁。任重道远,精气神旺。
一代兵圣,治国首辅。尊师尚父,奉侍如长。大会孟津,群情激昂。
八百诸侯,皆言伐商。王曰不可,求谋尚父。太公宏谟,导以六韬。
王得众心,以伐无道。未卜先知,未战胜操。善待商民,视为吾民。
静候战机,莫急莫忙。纣王昏愦,剖比干心。箕子被囚,微子绝望。
小人当朝,众叛亲离。国君无德,忠臣忧伤。祭器图籍,尽归武王。
太公劝伐,誓师牧野。八百诸侯,同仇敌忾。四千战车,浩浩荡荡。
纣王大败,自焚鹿台。武王灭商,绝无私藏。鹿台财多,巨桥粟广,
尽发于民,赈灾济荒。诰封比干,箕子释放。迁散九鼎,仁政高扬。
太公尝曰:立国之道,在于行仁;万世之宝,天下归心。一国之君,
亲亲爱民,居德者昌,恃力者咎,离心者妄。知民之饥,甘饴莫尝。
感同身受,甘苦共享。私不害公,明细罚赏。自奉要薄,廉能自强。
不怠不惰,自有吉祥。节欲行义,祸息萧墙。以仁得之,以仁守之,
百世赓续,既寿且昌。反之必衰,反之必殃。太公之功,望之若霓。
太公之德,众皆瞻仰。武王分封,太公得享。封地营邱,齐国滥觞。
入乡问俗,简约其礼。重视农业,辟地开荒。因地渔盐,通达工商。
百姓来归,熙熙攘攘。淄水汤汤,齐国富强。太公佐周,旰食宵衣。
历时三朝,比肩周公。寿高过百,鲐寿绵长。军事谋略,六韬尽藏。
太公思想,日月煌煌。太公美德,千年彰彰。馨随风烈,声与云扬。
太始之祖,崔氏之光。祖恩浩荡,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