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洗三”、“满月”、“一百天”
http://www.pub.zhanqun.tj.gov.cn/pic/0/10/00/04/10000475_982851.jpg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
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之
(唐) 白居易
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
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
注:崔侍御,崔玄亮,贞元中与白居易同登第。宪宗时,为监察御史。
引珠
(唐)白居易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洗三”
盐阜地区民间在婴儿出生后,有三朝“洗三”的习俗。
民间传说,婴儿系送子娘娘所送,出生三日,她要亲临凡间察看。若小儿精神饱满,身体健壮,家中喝喜酒,吃寿面,便认为主人疼爱孩子,可放心离去。反之,则认定主人不爱小儿,便随即带走。世人畏之,故有“洗三”之举,世代传承。
孩子出生三天后,其他家人才可去抱他(她)。如果是男孩,还要举行射“天地四方”之礼,预示男孩将以上事天地,下御四方为已任。孩子出生满三月后,便择一吉日,为孩子行剪发礼。同时由父亲为孩子命名(乳名)。
古代,从宫廷到民间,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都广泛流行“洗三”的风俗。王建《宫词》也有“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的描写。所谓“洗儿钱”,应该与婚礼上使用的“喜钱”类似,也是一种特别的喜钱。
唐代白居易庆贺谈弘谟外孙洗儿诗称:“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又称:“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诗中提到的“兰汤”、“香汤”,都表明洗儿不是用清水。
宋代流行产后三天为婴儿举行“落脐炙囟”的仪式,称为“洗三”,其含义是表示新生儿完全脱离了胎儿期,从此正式踏上了人生的旅途。
宋代,“落脐炙囟”仪式上,还会邀集僧人或亲朋好友为幼儿祈福。而文人骚客则作诗表达对幼儿的希冀与祈愿。
“满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晚年得子,他在为儿子洗三时,作了一首意味深长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诗中的“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期望儿子能做一个聪明的凡人,甚至是平庸的人。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苏轼借对孩儿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愤。
红尘一世,百味人生。明代有个读书人杨廉,看到苏轼这首诗之后,有意与苏轼唱反调,和了一首《洗儿诗》:“东坡但愿生儿蠢,只为聪明自占多。愧我生平愚且鲁,生儿哪怕过东坡。”
民间习俗还有在洗三朝时要外婆送喜蛋、十全果、挂面、香饼,并用香汤给婴儿“洗三”,念诵“长流水,水流长,聪明伶俐好儿郎”、“先洗头,做王侯;后洗沟,做知州”的喜歌的做法。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唐)白居易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满月”
满月,婴儿出世满一个月。《北齐书·恩幸传·韩凤》:“男宝仁尚公主,在
晋阳
赐第一区。其公主生男昌满月,驾幸凤宅,宴会尽日。”
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往往要举家庆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 。过满月,是在庆祝“
家有后人”、“ 添丁之喜”、“ 足月之喜”。 鲁迅 《野草·立论》:“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百天”
“一百天”,又叫百岁,为初生婴儿一百天(实际上是第九十九天)举行的庆祝仪式。
在婴儿出生的第100天举行的祝其长寿的仪式。又称百岁、百晬。出生一百天,办酒席庆贺,称“过百岁”,取长命百岁之意。传统的贺礼,包括取百家布或绒线,做的带穗的裤,即百穗(谐音百岁);打制银锁,又称为长命锁。意为锁住性命,长命百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明沈榜《宛署杂记》中都有记载。百日庆贺的习俗延续至今,庆贺的内容和形式虽有变化,但许多地区还保留喝百日酒、拍百日照的传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