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氏名门】平度的崔氏将军世家

(2011-07-02 20:47:39)
标签:

崔澍

平度

至元

崔世荣

神道碑

文化

分类: 崔氏踪迹

平度的崔氏将军世家

 

 


  胶水(今平度)崔氏有“将军世家”之称,而以崔澍尤为有名,其曾组织领导了击杀元朝奸相阿合马的斗争。平度店子镇有“元昭武将军崔世荣神道碑”,记述了崔世荣、崔澍父子的事迹。
 
 崔世荣(生卒年月不详),崔澍之父。金末元初莱州胶水县(今平度)人。金宣宗、金哀宗时,以军功任驻守莱州的定海军节度判官。入元,任登、莱二州汉军都元帅左都监军,授昭武将军。崔世荣诸子多随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北讨,立有战功。次子崔澍尤为有名。
 
 崔澍(1232~1282),莱州胶水(今青岛平度)人。幼年从军,久历戎马。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崔澍随忽必烈平定蒙古宗王叛乱,在攻占军事要塞红山口和收复和林城两次关键性战役中,冲锋陷阵,立了大功,升任武略将军管军镇抚。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朝统一中国,崔澍晋升为明威进军领侍卫亲军总管,成为负责警卫太子府的禁军总指挥。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崔澍因不满权相阿合马专权营私,与侍卫亲军管军千户王著等人联合,设计击杀阿合马。忽必烈怒,王著、崔澍被处死。
 
 阿合马死后,许多臣民纷纷向忽必烈揭发其罪行。忽必烈终于认清真相,随即公开承认阿合马罪有应得,“王著等杀之是也”。王著、崔澍等都得到昭雪。
 
 元皇庆元年(1312年)“崔世荣神道碑”即“元昭武大将军汉军都元帅左都监军崔公神道碑”。系崔世荣之孙崔良卿等,于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所立。现存平度店子镇昌里村南。龟趺螭首,碑身高210厘米,宽80厘米,楷书600余字。除数字漫漶难辩外,多可识读。以道光《平度州志•金石目》中载有据《崔氏族谱》补正的碑刻全文,碑文全璧得传。文中有“祖父而下合附县之北昌李之原”语,则知今碑所在处,即昔之崔氏族墓地。 
 
崔姓是平度著姓,明清两代五百年间,科甲隆盛,多文化名人,其发迹之始,则可上溯至元代的崔世荣。此碑详细记载了崔氏家族的家族历史,对于研究元代的社会变迁和民风民俗等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03年,为了加强对平度境内碑刻的研究,增加文物的馆藏,市博物馆自筹资金,聘请山东省博物馆拓片专业技术人员,雇用架子工人,历时3个多月,对全市遗存的石刻、造像、碑志进行了全面捶拓,整理精美拓片300余套(件),编辑出版了一部《平度历代碑刻研究》。此次征集出版的资料分以下几个大系列:天柱山北魏石刻系列、大泽山佛教石刻系列、云山道教石刻系列、馆藏石刻系列以及有价值的民间流散石刻,这其中就包括现存店子镇昌里村南的“崔世荣神道碑”,因此碑属于我市现存较少的有价值的元代碑刻,且由于年代久远并遭受风吹雨淋的侵害,碑文已漫漶不清,为加强保护,博物馆工作人员当时曾找到昌里村的负责人,想将其移往博物馆收藏保护,但昌里村的负责人表示:此碑属于整个崔氏家族所有,每逢年节受崔氏家族拜祭,一旦移走,恐遭家族人员反对,故当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仅拍了照片、拓取拓片作为资料回馆收藏。目前,崔世荣神道碑仍留存于昌里村南500米处。
 
 

【鏈接】崔公世榮神道碑碑文      
 
 
                           崔照海、崔相臣  校勘  
 
                                    崔一良  句讀
 

    元昭武大將軍、漢軍都元帥、左都監軍崔公諱世榮,青人也。徙居膠湄八十餘年矣。初授定海軍節度判官,次授昭武大將軍,萊登二州漢軍都元帥,左都監軍。卒年七旬。配於吾真氏後公而卒,有子五人。長曰潤中,統三年南征以功授管軍千戶,至元十三年重授宣命升武略將軍,佩金牌管軍千戶。二曰澍,至元十三年以材武選隸軍籍,從元帥綦公北征,和林大戰獲功,欽授宣命佩金牌,升武略將軍、管軍鎮撫。至元十五年,從劉都元帥北征紅山口,奮戰獲功,加授宣命管軍千戶。至元十七年以后,累立戰功,升授宣命明威將軍,佩已降金牌令,侍衛親軍統管。至元十九年,權臣阿合馬私竊朝政,蘊蓄禍機,蔽塞中外。公乃丈義與將軍王著率步騎百余誅之于柳林之下。叛臣之子誣公而卒,年五十一嗚呼,殺身成仁,真古今之義士也。次三曰,勣隱居不士;次四曰,聚敕授中翊校尉管軍千戶,以壽終;次五曰,興授福建行省閩海縣巡查。卒年三十六。一日,昭武公孫良鄉踵門持狀,泣曰:先祖蚤世生不逮養,銜恤何極,念所當大事者尚忍,弗力蔔以今年十月廿三日同祖父而下合祔縣之北,昌李之原,敢乞文以傳不朽。餘嘉良鄉孝懇合禮。且與良鄉交友之舊,義不容辭,嘗謂:天人之際,初若不相合,足以報應。如影響,蓋亦於天定之時。觀之昭武閥閱貴盛,雖明威公捨生取義,而子孫蓄衍益昌。彼奸回之徒,遺臭千載,殃及系嗣,不旋踵焉。以此見天道福善禍淫之訓,果不誣矣!後之人鑒,觀於茲則崔氏之裔,豈特今日而已哉。系之,銘曰:崔之奮起兮,俶擾之秋世授邊將兮,砥柱中流抗節致忠兮,氣懾敵雠天道不墜兮,子孫承休文諸麗石兮,永賁松楸!

                           元  膠水縣 教諭  時惟敏 
                        皇慶元年孟冬之吉
                        孫  崔良鄉、敦武管軍千戶崔良輔 立

 

                                                         (原載《崔氏家園》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