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氏探源】百家宗师、崔氏太始祖姜太公

(2011-06-07 20:31:05)
标签:

崔氏

镐京

周文王

江南靖士诗稿

姜子牙

分类: 崔氏踪迹

 百家宗师、崔氏太始祖姜太公

 

 

 

【崔氏探源】百家宗师、崔氏太始祖姜太公   

 

  崔氏太始祖姜太公像前  (2011年6月4日于山东临淄齐祖广场)

 

 

    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汉族(华夏族)。其生卒年,一说,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辰年(案,此年早于武王克商年:1046 ,不确),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都镐京,寿139岁。

 

 

【崔氏探源】百家宗师、崔氏太始祖姜太公

  

 炎帝神农氏54世孙姜尚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公;妻申姜,育有13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

 

    尧舜时期,炎帝后裔伯夷掌四岳,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子孙从其姓,吕尚乃伯夷后人,姜为尚之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后竟遇文王,佐周灭商,成就功业。诗人陈志岁《姜牙》诗曰:“兵权与奇计,何妨出屠酤。白发感知遇,壮心翻胜初。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鱼。人世重功业,贵谋民康如。得道伐失道,顺势但一呼。”(载《江南靖士诗稿》)

 

 

   齐国的创建者姜太公

 

 

  姜太公是齐国的创建者,周文王图商、武王克殷的主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文化的奠基者,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历代典籍均尊崇其历史地位,纵横诸家皆追认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太公半生寒微,怀才不遇,四处飘泊,但他隐忍负重,洞察风云,等候时机,垂钓渭水,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兴周邦。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决战,太公出阵;灭商兴周,功推第一。周初分封,首封为齐。齐者,脐也。若以鲁为首,燕为足,则介于首足中间是为脐(齐)。太公治国有术,齐国如日东升;遗教子孙,泽被后世,后世有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升五霸首座,将太公遗业推向顶点。

 

  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追封为武圣,唐肃宗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追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出现了一些关于姜太公的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小说《封神演义》,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民间广为信奉。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周)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文王觉,召(姜)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链接游姜太公江苏遗迹纪念地

 

 

 

【崔氏探源】百家宗师、崔氏太始祖姜太公

 

 

 苏州常熟尚湖 

                                  (2005年05月27日)

 

   传说姜太公(吕尚)当年为躲避殷纣王的暴政,隐居于常熟虞山。此湖为姜太公在常熟虞山隐居时的垂钓处,故得名。    

 

 

【崔氏探源】百家宗师、崔氏太始祖姜太公

 

   天目湖太公山常州溧阳)   周慧珺题 

 

                        俺老崔摄于 2004年11月26日

 

 

   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太公山上至今留有姜太公垂钓的古迹。这里能看到姜太公长期在此垂钓留下的座位、两个足印、一个鱼篓,此鱼篓有盆口大小,深约三十厘米,常年积水,永不干涸。

 

   姜太公铜像,高达20多米,汉白玉莲花底座高为3米,铜像净高为19米,整个像身是由青铜铸造而成的,重达130多吨。左手握有无字天书,右手持打神鞭、杏黄旗,一缕长髯,目视前方,运筹帷幄,成竹在胸,这便是姜太公斩将封神的形象。

 

 

                   

【崔氏探源】百家宗师、崔氏太始祖姜太公

 

远眺(背景:天目湖太公山姜太公像)   2004年11月26日

 

 

【崔氏探源】百家宗师、崔氏太始祖姜太公

 

 溧阳天目湖日出  

 

      背景:太公山姜太公像    俺老崔摄于 2004年11月26日

 

 

 


   链接:“季子让国形成崔氏”

 


   《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崔姓出自姜姓。齐
丁公 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县西北
有崔氏城也。”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长庆集》中《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
志铭》中记载:“公讳元亮,字晦叔,其先出于炎帝,至裔孙穆伯(
即季子之子)受封于崔,因而命氏。”


    崔氏始祖季子让国退居崔邑在周康王15年(公元前1004年),距今3015年。

    少典氏长子 第一世:炎帝(神农氏)姜石年

    二世:姜临魁 三世:姜承 四世:姜明 五世:姜宜 六世:姜来 七世:姜里


    ……

 

    第十七世:官遂为四岳,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吕

    ……


    第二十一世:姜伯夷第一代吕侯
    第二十二世:伯夷三子吕明继

 

    ……


    第三十世:吕墨台登位,被复赐姜姓。至此姜吕不分

 

    ……


    第五十二世:吕伯錂。其女为周檀父妃
    第五十三世:吕豫伯。其女为纣后。


    注:吕国到商末共传38世,43代吕侯。


 

    第五十四世:吕望,号尚涓。商周之际,伐商有功。分封于齐。为齐太公,生七子一女。


    第五十五世:太公长子:丁汲。字丁春。继位为齐丁公。配,姬氏,齐氏,钧陈氏。生五子,长:姬氏生懿伯,名德*。次子:齐氏生德仲。三子:姬氏生聂叔,名:德*。四子:钧陈氏生季子。名:德兴。五子:钧陈氏生叔乙,名:德立。


    第五十六世:丁公四子:德兴公(季子),本来应该继承齐侯之位,让弟弟德立公(叔乙)。退居崔邑。配:*氏 生一子:穆伯


    第五十七世:穆伯。秉齐政为齐大夫,以父让国。命邑为氏,遂为崔氏。

    以上为崔氏得姓之前的世系。

 

 

    以下为崔氏得姓之后:

 

 

   一世:季子      让国,居崔邑

   二世:崔穆伯    穆伯以父让国,命邑为氏,遂为崔氏

   三世:崔野      季子嫡孙齐国卿大夫
   四世:崔沃  

   五世野裔孙    一说,以邑为氏,形成崔氏

     ……

   十二世:崔夭
   十三世:崔杼 (齐正卿)崔杼为齐国景公时相国

   十四世:崔明 

   十五世:崔良 

   ……
   三十世:崔意如

    三十一世:崔伯基(业);崔仲牟

 

   崔伯基(业)一支:

 

   住清河东武城。崔伯基(业)后裔,属赫赫有名的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郑州许州鄢陵南祖、青州房

 

   三十二世:崔昱

   三十三世:崔绍

   三十四世:崔雅

   三十五世:崔忠(扬州剌史)

   三十六世:崔泰(世荣,散骑常侍)

   三十七世:崔恪(丞相司直);崔景

   三十八世:崔殷 

 
   崔仲牟一支:

 

   三十九世:崔篆 

 

   住博陵安平。

 

   在河北,河南,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浙江一带的崔姓后人多数是崔仲牟后裔,属赫赫有名的博陵房( 分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和博陵旧族)。是崔仲牟的九世孙崔篆的世系。

 

 


   注:季子传到杼十三世,杼生明,明生良(良是十五世)、良十五世孙意如、意如传九世篆,属博陵房。

                                     

                   根据《清河文史辑览》整理


 

 

    季子嫡孙齐国卿大夫传到九世崔抒为齐国景公时相国,其时发生战乱,后裔纷纷外逃到秦代,崔意如为卿大夫。封东莱侯(今天的陕西咸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