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桥村叟
袁桥村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579
  • 关注人气: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氏名人】崔氏百贤录(江苏)

(2011-06-06 20:42:47)
标签:

崔琳

长溪县

《公羊传》

太常博士

《周礼》

分类: 崔氏踪迹

崔氏百贤录(江苏)

 

 

 

   唐代大诗人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榜。任山阴尉。应县令举,授许昌令。天宝初,入朝为左补阙,迁礼部员外郎,为集贤直学士。天宝十一载(725),京兆尹王□因罪被杀,他是王的近亲,受到株连,贬晋陵司马。在晋陵3年,与陆羽酬唱往还,品评茶水,一时传为佳话。
  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而杜甫对他则有知遇之感。天宝十载(751),杜甫献《三大礼赋》以求进身,玄宗诏试文章,崔与于休烈以集贤学士为试官,对杜深加赞赏。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中说:“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在盛唐诗人中,崔国辅以五言绝句著名。他的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 、《读曲》遗意。有五言诗: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殷璠说:“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河岳英灵集》)意亦指此。高棅《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宋荦也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漫堂说诗》)。而乔亿则指出:五言绝句,“惟崔国辅自齐、梁乐府中来”(《剑溪说诗》)。他的五言绝句今存23首,几乎全是乐府诗题。晚唐韩偓有五绝四首,题作《效崔国辅体》。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崔国辅集》,在宋代已散佚。今存其诗45首,《全唐诗》编为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崔敦礼、崔敦诗兄弟

 

 

   崔敦礼、崔敦诗,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二人均为绍兴进士。敦礼著有《宫教集》、《刍言》。其弟敦诗文才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

 

   敦礼(?—1189)字仲由,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抚幹、诸王官大小学教授。晚年定居溧阳。孝宗淳熙八年卒。著有《刍言》、《宫教集》(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事见《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崔敦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宫教集》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刍言》三卷(永乐大典本宋代崔敦礼撰。敦礼家本河北,南渡後与弟敦诗同登绍兴进士。官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爱溧阳山水,买田筑室居焉。是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其造文皆规抚扬雄、王通,无语录鄙俚之习。然卷首以道德仁义分析差等,中又以诸经传注为蠹道之书,其旨颇杂於黄、老,未为粹然儒者之言。至其间指切事理,於人情物态,抉摘隐微,多中疑要,则亦不可尽废者。杂家者流,《七略》著录,固不妨并存其说,备采择焉。(《四库总目提要》)

 

 

   崔敦诗(一一三九~一一八二),字大雅,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与兄崔敦礼均为绍兴进士。文才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与兄敦礼同年进士,调扬州高邮簿,迁两浙转运使幹办公事。孝宗乾道九年(一一七三),除秘书省正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兼权给事中。五年,除学士院权直。七年,进国子司业。八年,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九年卒,年四十四。著有《崔舍人玉堂类稿》二十八卷。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一《中书舍人兼侍讲直学士院崔公墓志铭》,《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琴川志》卷八有传。崔敦诗集,以上海涵芬楼刊日《佚存丛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明朝文学家、历史学家翰林院编修崔桐

 

 

  崔桐(1478-1556年),字来凤,号东州,直隶海门(今江苏海门市)余东人,一作扬州人。生于明成化十三年。他9岁跟随父亲游南雍,常常出语惊人。祭酒徐琼称他为奇童。在翰林院与张邦奇齐名。直隶乡试第一。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进士,为第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宗准备南巡江南,崔桐与同榜状元舒芬等诏跪午门外,一连五日上疏谏阻,武宗下令让他们跪阙下五日,受杖夺俸,遂名闻天下。嘉靖八年(1529年)迁督学副使,又转任福建参政、浙江副使,后迁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嘉靖十年,以翰林侍读出为湖广布政使右参议,提调武当山,累提升为国子监祭酒。嘉靖廿四年(1545年)任礼部右侍郎(二品)。曾自我评价:“奉职太愚,自处太高,操持太执,语言太直。”

   曾参与《武宗实录》等书的编修,有《东洲集》二十卷,《东州续集》十卷,(《四库总目》、《明史艺文志》作东洲集四十卷,无续集)传世。南通博物苑有崔桐书法留存。

   嘉靖十五年(1536年),崔桐回乡为母守孝期间,受海门知县沈起的邀请,编修嘉靖海门县志》,较为详尽地记载了海门的政治、文化、风俗。

    崔桐故居原在城外,后因堤坍迁至城中,崔桐曾赋《庚辰岁归省感故里入洒》诗:“十年乡梦白云涯,归日残墟欲泛槎。野哭有人悲税役,春农无地种桑麻。鱼龙水阔通层汉,雁鹜烟深影断沙。心折不堪回皓首,啸歌酤酒醉渔家。”可见,崔桐在归乡省亲时故居已成鱼龙之地。

    余东城内的故居是其晚年回乡后的居所,一对门枕石至今保存完好,现住户是崔桐第廿一世孙。城西殷忠村还有崔氏祖坟。 
    崔桐一家世代为官,其曾祖父崔璜曾为山东布政司都事,其祖父崔润在天顺二年(1458年)亦任布政司都事,其父崔昆在成化二年(1466年)任天台县丞,正德十五年(1520年)封翰林院编修。其子崔有继嘉靖廿四年(1545年)以父崔桐恩荫入监任竹塘知县。

 

 

   明崔桐,字來鳳,海門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事迹附見《明史》舒芬傳,以與芬俱疏諫南巡廷杖故也。是集凡詩九卷、詞一卷、文十卷,《續集》詩六卷、文四卷。江南通志所載,卷帙與此相同。千頃堂書目作《東洲集》三十卷,《續集》十卷。《明史》藝文志作《東洲集》四十卷。疑黃虞稷誤二十爲三十。《明志》據虞稷之目合而計之,共爲四十卷也。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别集類存目)



   崔桐,字來鳳,海門人。正德丁丑進士第三人,授編修,諌南廵詔,跪午門外五日。廷杖奪俸。嘉靖初諌大禮,復逮詔獄,再予杖出。補湖廣叅議備兵,辰沅平安化山冦賜金幣。進南太僕卿建議,薛瑄從祀拜禮部左侍郎,致仕。著《東洲》正續集。

 

     (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明代崔栋 

 

 

   崔栋,苏州人。嘉靖29年(1550)进士,曾任浙江巡抚,官至监察御史。

 

 

 

   清代  江苏学政  著名教育家  崔 纪

 

 

   崔 纪(1693-1750),初名珺,字南有,号虞村、定轩。山西永济人,清朝官吏。年幼丧母,哀毁如成人。事父及后母孝。康熙五十七年(1718),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迁国子监司业,以母忧归。服满补原官,迁祭酒。   


   乾隆元年(1736),提督顺天学政。雍正间,采安徽学政李凤翥、河南学政习俊、浙江学政王兰生条议:每岁令诸生五人互结,无抗粮揽讼;诸生有事告州县,当先以呈词赴学挂号;为人作证及冒认命盗案,先革后审;诸生殴杀人及代写词状,加常罪一等;已斥诸生不许出境;诸生欠粮,必全完乃收考。纪疏请罢之。又定诸生月课三次不到,详革,纪请改一年;诸生完粮,上户限十月,中、下户限八月,纪请改岁底。下部议行。迁詹事,再迁仓场侍郎,署甘肃巡抚。

  乾隆二年(1737),移署陕西巡抚。擢吏部侍郎,仍留巡抚,寻实授。纪疏言:“陕西水利,莫如龙洞渠,上承泾水,中受诸泉。自雍正间总督岳锺琪发帑修濬,泾阳、醴泉、三原、高陵诸县资以灌溉。惟未定岁修法,泾涨入渠,泥沙淀阏,泉泛出渠,石罅渗漏。拟於龙洞高筑石堤,以纳众泉,不使入泾。水磨桥、大王桥诸泉亦筑坝其旁,收入渠内。并额定水工,司启闭。”均从之。陕西民惮兴作,言纪烦扰。上令详勘地势,俯顺舆情。

  乾隆三年(1738),命与湖北巡抚张楷互调,时报新开井七万馀,上令楷察勘。楷言民间食其利者三万二千馀,遇旱,井效乃见。民益私凿井,岁岁增广矣。纪至湖北,自陈不职,部议降调。上谕曰:“纪在陕西凿井灌田,料理未善,致反贻民累。惟其本意为民,命从宽留任。”

  乾隆五年(1740),总督德沛劾纪以公使钱畀护粮道崔乃镛,上又闻纪以淮盐到迟,令民间暂食私盐,谕纪自列,纪疏辨,下部议,降调。

   乾隆六年(1741),再授祭酒。乾隆九年(1744),督江苏学政。以父忧归。十四年,起授山东布政使。以东省贫民借官谷累百万石,请视部定价石六钱,收折色,纾民力。十五年(1750),命以副都御史衔,再督江苏学政,力疾按试。旋卒。

  纪潜心理学,上亦闻之,再任祭酒,召见,命作太极图说。历官所至,以教养为先。遇事有不可,辄艴然曰:“士君子当引君当道,奈何若是?”有《周易讲义》、《论语温知录》、《读孟子札记》等。(《清史稿》“崔纪传”)

 



   清代著名军事家、书法家  崔之四


 

   崔之四,字季公。其先居姑苏之阊门,为吴中望族。明高祖起兵时,有崔元三者,以良家子从军,隶羽林左卫,攻下山左北平诸要地。洪武二年,征庆阳,与其子重九陷阵偕亡。时军府草创,上虽有世袭千户(长)之命,绝续不常

 

   重九子大亨避乱之江北,卜居于泰州之虎墩,族属繁衍,仍以武功显。之四,乃武略将军(崔)念(字克圣)之孙、茂才士进(字茹和)之季子也。兄之一、之二皆气于上庠。崇祯辛未冬,同日死仇人手。仇,同祖兄弟也。以一二雄于资,欲覆而夺之,且忮其刚果,不为诸昆弟下。遂纠强宗而甘心焉。将并戕之四,以灭口。时之四年十三,阳示憨騃而内警敏,时时欲手刃诸仇人,仇未之察也。一旦乘间逃而逸,仇察驰骑追及。之四如庾冰,脱于舟子之谰言。于是,号诸当事抵仇于法,拟大辟八人城旦春,十三人狱成会甲申国变,诸凶脱禁網走。时之四已于癸未冬自虎墩移居三塘,遂折节读书,思以功烈显而后遂复仇之志

 

   顺治丁亥,以贡入太学,名噪都门。先后入枢要幕。乙未,假归亟出橐中装建宗祠、购祭田。时尚未食禄也。盖痛心于族人之险鸷而欲以亲睦化之

 

   丁酉再入都廷试,除秘书院撰文、中书舍人。一时馆阁交推大手笔,上以之四工书,赐九成宫法帖一部。而四尤留心韬略,得孙吴之秘。上因特简,之四从信郡王南征。戊戍春,擢云南按察司副使,分巡云南、武定、曲靖、寻甸四府。滇省经普名声沙定洲、孙可望、李定国残破之余。之四不避艰险,不辞况瘁,拯救芟夷,恩威并用,尤能与士卒同甘苦。士有疾或被创,必躬亲调治。又抚绥峒苗,皆帖然归化。时被俘及流亡妇女以万计,之四一一籍之,使归故里。滇人尤德之,勒石纪其事

 

   以劳于王事,得疾卒年四十六岁。巡抚林某具疏入告,请赐驰驿,归葬,兼为立后,得旨俱如所请。上谕有“万里从征,不胜劳勛,冷署孤魂,殊堪心恻”等语。

 

   庚子春,经略洪某勘合行扬州,乃以之四嫡侄尔复子石麟为之四后,发丧成礼。之四妻韩氏贤而多智。之四甫冠遭家难,转徙无定不常厥居。既壮,游迹半天下。巳而夙夜在公,韩氏善操家政,之四无内顾忧。妾杨氏、张氏、郭氏、周氏奉丧自滇归,韩皆优待之。韩没族人,欲夺诸妾志,皆誓死不去,乃即所居奉佛,为比丘尼。知州张某题曰“西莲庵”,且榜之曰“苦节同贞”。

 

                                  海安考古录》(《海陵丛刻》)

 

 

  清代崔炘、崔焘兄弟

 

 

    崔炘,字岚村。徐州铜山人。崔树楠长子。道光元年1821年)由廪生举孝廉方正,任广东高州通判,升广州同知。因响应林则徐禁烟受株连。解饷返京,告假还乡,侍奉父亲。父卒,余年亦卒。

 

    崔焘(  --1854),字虹桥。徐州铜山人清道光九年(1829年)崔焘(字虹桥)中进士,入翰林院,改庶吉士。一生在河南任地方官17年,任通许县知县、裕州知州、郑州知州等职。咸丰元年91851),官至内阁中书。为官期间,为政宽简、廉洁清正、放赈救灾,深受百姓爱戴。奉旨在故乡徐州南山(户部山)崔家旧居上扩建翰林府邸。咸丰四年(1854)调任安徽怀庆知府,卒于任上。 

 

 

  清末著名画崔福基

 

 

   崔福基(1816-?),一作福綦,字啸山(按《历代画史汇传》补编,作福綦)。江苏东台人,清末著名画家。工书善画,尤精写生绘人像,摹之神肖。《东台县志》(1817-1911年)增编本有“崔福基的写真,虽与人仅谋一面,即使相隔年久,亦能画得神似”的记载。曾为汪1816-?)画“水流云在图”,神致不差。有绘画专著《传真心法》。

 

 

清代著名画家崔华

 

 


 

崔华(1632-1693),清诗人、画家。字不凋、连生,又字蕴玉,江苏太仓人。性孤洁,工诗,清迥自异。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能诗善画,尤以画翎毛花卉为最佳。崔华家居直塘,大诗人吴伟业称之为“直塘一崔”。因其有诗句谓“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传诵一时。人称“崔黄叶”。另一大诗人王士祯也很赏识他的诗作,可见他的诗名之重。崔不仅工诗,也善花卉、翎毛。有《樱桃轩集》传于世。 康熙帝征鸿学博士,辞,60岁卒。



崔华,直隶平山人,字西生,号西岳。崇祯五年(1632),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卷二一有墓志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