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与之,“菊坡学派”的开创者
星岛环球网消息:崔世安成功当选为澳门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广东各地崔氏乡亲欣喜若狂,27日共同集资在崔世安家乡新会双水镇崔嘉亨村筵开80多席庆祝。根据崔氏后人带回的族谱显示,新会崔氏为南宋名臣崔与之的后代。
文天祥:
威德清风,跨映一代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a54e55fbe08a685e034f5686.jpg
崔与之(1158-1239),又名星郎,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广东增城崔屋村人。祖籍河南卞京(今开封),曾祖因乱南迁。博陵郡望。父世名,屡试不中,潜心学医,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之说。崔与之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中进士,授寻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成为广东由太学取士的第一人。其开创的“菊坡学派”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
崔与之为官47年,在宋光宗、宁宗、理宋三朝历任县、州、府、路、中枢各级职官。在广西提点刑狱任上,不畏风浪,遍历各地,直至朱涯,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为民鼓呼。岭人有《海上澄清录》记载,并刻石记之。
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为直宝谟阁,代理扬州军政,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安置难民;疏通扬州城壕,创建滁县五寨,实行坚壁清野,组建义兵抗金。
嘉定十三年(1220)金兵入侵四川,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史,升四川制置使,晓之大义,兵不血刃,平息成都兵乱。整顿军政,蜀遂安定。离蜀回广州时,当地置其像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忭,名“三贤祠”。
端平初(1234年),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后授礼部尚书、史部尚书,皆恳辞;端平二年(12345年),拜参知政事;端平三年(1236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史书称其“轻舟出峡,翩然归里。”嘉熙三年(1239)年82岁,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卒。临终时上疏皇帝勤谨“握君子、小人消长之机,而辨之在早;审中国外夷盛衰之势,而防于未然”;嘱家人“不许作佛事,子侄俱不得求官肓”。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崔与之完美实现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有《崔清献公集》、《菊坡集》。守淮五载,卫护四蜀,勤于政事,关心民瘼,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激流勇退,与张九龄合称“二献”。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从而成为宋朝的一代名臣。文天祥赞誉他“威德清风,跨映一代”。
广东有很多与崔与之有关的历史文物古迹:增城凤凰山上的菊坡亭与菊坡书院、崔与之墓,广州朝天路西侧的崔府街内曾经有一座崔与之故居(现在已经被拆掉),白云山蒲涧寺里有“清献祠”,祠内悬挂崔与之着彩服衣冠画像,海珠区漱珠岗纯阳观内也有“崔菊坡祠”。(《宋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