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到处弥漫着虔诚
2008年7月

天鹅湖羊卓雍错
在西藏,到处弥漫着虔诚。从林芝的崎岖“天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沿线,到藏传佛教圣地布达拉宫周围,随处可见四面八方的虔诚的信徒,一路走来,不停地在磕长头,一板一眼,实在是虔诚到极致。

磕长头,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是信徒们的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习“三密加持”的方法之一。


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行动)语(咒语)意(意识)三种方式缺一不可。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在藏区看到那么多信徒,不辞辛苦、不分昼夜的磕着长头了。

布达拉宫的转经者
俺老崔 摄影
布达拉宫的转经者
俺老崔 摄影
转经,又是西藏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拉萨八角街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藏语意为“中圈”,是相对于“林廓”
转经道和大昭寺内的“囊廓”而言。傍晚时分,转经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不管是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还是来自康巴山地盘英雄结的,当然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各式各样的信徒,象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在八角(廓)街
围绕着八角街的转经路上,有许多古迹。在环形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上,曾经竖立着一个高高的名叫“觉牙达金”大法轮柱。藏族姑娘年满十六岁,就要到觉牙达金大桅杆前举行一个庆贺成年的仪式。

在拉萨大昭寺

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林芝喇嘛岭寺
我感到,西藏的佛教“喇嘛教”与内地,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佛教有明显不同。西藏的佛教,在公元七世纪,由我国内地和印度、尼泊尔等地传入。由我国内地传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由印度、尼泊尔传入的主要是密教。佛教传入西藏后,曾经为苯教所不容,佛教和苯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后来终于战胜了苯教,同时也融合了苯教的一些教义、神祗和仪式,并形成了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西藏佛教,后来被外地人俗称为“喇嘛教”。

鲁朗森林转山的信徒
俺老崔 摄影

圣湖巴松错边上的转湖者(林芝)
俺老崔 摄影
西藏的佛教信徒,对青藏高原上的山水格外虔诚。他们把一些山水称为“圣山”、“圣湖”,有转山、转湖的习俗。
林芝的巴松湖,在藏历四月份有转湖节,尤其是藏历四月十五日,相传是释加牟尼降生、成道、圆寂的纪念日。来自四面八方的佛教信徒云集巴松湖,以顺时针方向转湖。

在藏北的纳木错
藏北的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泊,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纳木错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渊源流长的宗教文化,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12年一轮的羊年6月转湖,成千上万的佛教信徒,围着1900多平方公里的“神湖”转经、朝圣。

在羊卓雍错湖边
藏南的羊卓雍湖,也称羊卓雍错(当地人通常简称为“羊湖”),也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藏语“错”就是“湖”的意思。羊卓雍湖,藏语意为“天鹅池”,湖面海拔近4500米,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湖岸线总长250千米,总面积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拉萨去日喀则的路上
从拉萨去日喀则有两条道路,其中南路是原来去日喀则的老路,从这里可以路过羊卓雍湖和江孜县。从拉萨出发,过曲水大桥,往左转是去贡嘎机场,往右走就是去羊卓雍湖的道路。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一山之隔,最近处仅宽6千米,但两者的水位高差竟达800余米,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这条路一直要在盘山公路上往上爬,完全是土路,虽然颠簸,倒也不是很难走。驱车30公里后,在到达羊卓雍湖之前需要翻越5030米的冈巴拉山口,一过山口就可以见到羊卓雍湖。

冈巴拉山口(羊卓雍湖)至日喀则的路上,山上砸下来的“飞来石”,使得我们乘坐的其中一辆坐骑“抛锚”……
沿着湖边的公路,我们行进在去日喀则的路上,欣赏沿途羊卓雍湖的景色。直到再开过60公里后接近浪卡子县的时候,这面美丽的镜子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