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声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推荐关于幸福的两本书

标签:
财经声音关于书籍理念 |
分类: 热门话题 |
http://img3.cache.netease.com/2008/2010/3/6/20100306102749d7cae.jpg
越来越多的制度,高调替富人说话;越来越少的官员,低头为穷人做事。
只有懂幸福才能真幸福
近日,汪洋致信省直机关干部和各市党政主要领导,推荐他们阅读两本阐述幸福的书籍:《幸福的方法》和《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那么,这两本有关“幸福”的书籍究竟为何方宝典?
“幸福”成为了近年的一大热词,无论是幸福城市的排行,还是以“幸福”命名的书籍,都让人们不禁会问自己一句,今天我幸福了吗?而作为为百姓谋福祉的政府,或许每天也都在问自己,今天我为百姓创造幸福了吗?
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
幸福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字眼,有着跨越国度界限的本领,无论是身处世界的何处,人们总是在追寻它的路上,即使是哈佛大学也不能免俗。在哈佛大学有一门最受欢迎、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积极心理学,而这门课程的讲授者也就是《幸福的方法》的作者,泰勒·本一沙哈尔博士,自然他也被评为了哈佛最受欢迎的导师。
那么为何被人们看做不可言传的幸福在他充满智慧的语言中变得惟妙惟肖?这就得益于书中包含的这几部分内容:幸福是什么?如何实现幸福?有关幸福的冥想,幸福就在当下。科学实证的方法、自主成功的案例都让读者将积极的心理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到人生更为充实,幸福感自然也就油然而生。
网友 “青山”:原先以为所谓哈佛排名第一的课程有多艰深,读后才发现,其实好的东西从来就是简单的。非常认同作者对于幸福的定义: “快乐+意义”,而一些冥想练习应该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尝试。毕竟幸福是一种非常 “主观”的个人体验,从个人的心理及精神世界上入手,应该是很好的切入点。
网友 “受益匪浅”:看过很多类似的书,但都觉得空洞。但是这本《幸福的方法》与众不同,其中的反思与练习项目,让我不断反省过去的生活,使我明白了自己好多错误的观念。我想,我之所以不快乐、不幸福,是自己对幸福的错误定义和生活的误区,我很庆幸,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看了这本书。
萨科齐总统审定推出的书
与《幸福的方法》相比,这本名为《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的内容显得有些过于专业,这本书的内容来源于一份法国总统萨科齐公布的一份报告。
在2008年2月,全球金融危机逐渐逼近之时,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请求曾荣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和阿马蒂亚·森与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一保罗·菲图西一起组建了一个名为“经济表现与社会进步衡量委员会”的国际专家小组,研究全球最广泛采用的经济活动衡量标准——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否真是衡量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可信指标,最终报告于2009年9月在萨科齐总统主持的一场研讨会上公布。本书是这一报告的精华部分,全面分析了GDP作为衡量社会幸福程度的标准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系列大胆的新概念,从可持续的经济福利量到储蓄和财富的评估以及“绿色GDP”,为综合衡量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提供了建议。
法国的这一报告也为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提供了思考GDP对幸福程度的衡量是否科学的空间,利用好这块他山之石,足以攻玉。
网友 “阳光下的影子”: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但并不影响对他的阅读,抛却专业性的数字,能看到对于我们今天幸福影响颇深的一些因素,思想上感到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