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桥村叟
袁桥村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579
  • 关注人气: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氏家谱】伊佩霞与她的成名作《博陵崔氏个案研究》

(2011-02-26 17:34:38)
标签:

伊佩霞

剑桥插图中国史

周一良

剑桥中国史

台湾中央研究院

情感

分类: 崔氏踪迹

伊佩霞与她的成名作《博陵崔氏个案研究》 

 

 

 

文子艺术早茶:伊佩霞其人其书

 

                                         

   在今天美国的中国研究界,伊佩霞(Patricia Ebrey)不失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其路数独到的「武功」,源出于七十年代中哥伦比亚之汉学研究的深厚门墙。三十多年来,她在上启于六朝、下接乎宋元的中古的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疆场上,跨越「长时段」,纵横驰骋,等身的著作,被翻译成德、韩、中等文字,在全世界各地流传。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的读者也渐渐知道,伊氏在女性主义和中国通史的研究两方面,在国际范围内,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代表前者的《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的中译本甫一出笼,各种书评中的赞誉,如「海外中国妇女史的开山之作」、「很大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学研究中的死角与盲区」云云,接踵而来。而有关后者的《剑桥插图中国史: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明奥秘》,一卷单行,图文并茂,则是伊氏十五年磨一剑的名山事业,中译一出,海峡两岸,重磅热读,简繁体各种版本,一再重印,一再脱销,称得上是一本少见的学术性畅销书。

 

   然而,一般的读者也许不知道,近三十年前,当今天红遍太平洋两岸的单卷本《剑桥插图中国史》的作者伊佩霞,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助理教授时,把她的成名作《博陵崔氏个案研究》收入《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出版的,不是别人,正是十五卷本《剑桥中国史》的首席主编杜希德。《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追踪了崔氏一千年间的历史足迹」,「把一个家族在自后汉末至唐末整个中世纪时期的活动都?#123;入考察的范围」,材料运用极有特色,包括「台湾中央研究院收藏的四十二种未公开的金石文资料」。虽然在一般读者中,伊氏此书,没有她后来的《剑桥插图中国史》那么有名,但其学术史上的影响,却比《剑桥插图中国史》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靠这部成名作,伊佩霞开始了一帆风顺的学术生涯。

 

文子艺术早茶:伊佩霞其人其书

 

 

   早在二十四年前,中国还根本没什么人知道伊佩霞是何方神圣的时候,北京有一位学界的耆宿,就撰文介绍此书,题曰《〈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评介》,在有所商榷的同时,高度评价其开创性的价值。这篇书评,多年来广为学界所引用,本身也成为了圈内的经典,被誉为「没有流于一般性的介绍的赞誉,而是对论著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是学术评论的经典之作。」最近更有圈内论者,进一步称:「家族的个案研究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主流。个案研究本是一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这一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已经成为海外学者的一个通例。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伊佩霞的专著《博陵崔氏个案研究》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位二十四年前就识得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伊佩霞的学界耆宿,不是别人,正是二十世纪的魏晋南北朝史的大师之一周一良。周氏是陈寅恪早期的学生,此书评之目光如炬,并非偶然。二十八年后的今天,《博陵崔氏个案研究》也仍没有过时,国内在近年出版的有关南北朝士族的著作仍对其观点多所引用,但由于此书没有中译,不少学者都只能转引周一良书评,令人遗憾。

 

   当年,杜希德慧眼识得伊佩霞,通过收此书入《剑桥中华文史丛刊》,帮助美国的汉学界认识了这位后来春风得意的女将。无独有偶,周一良慧眼也识得伊佩霞,通过那一篇书评,帮助中国的国学界认识了这位远在大洋彼岸的汉学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