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大地】福建海岛:山与海的装订线


标签:
杨逸畴福建中国国家地理半洋石帆海坛岛旅游 |
分类: 旅游指南 |
福建海岛:山与海的装订线
撰文/朱磊摄影/胡国钦等
福建是特别的。
我的目光却长久地落在山与海间那条生动的“装订线”上——福建有着大小1400多个岛屿,天然造就了众多深水良港、渔场和海上土地。它们像是大大小小的针脚,沿着中国最曲折的海岸线,装订出这部山与海的传奇。
“闽人开门是龙,关门是虫”。他们那无所畏惧奔向大海的历史,海岛是最真切的见证者。
海蚀地貌甲天下
暴躁的大海催生了妈祖的信仰,而强劲的海风及波浪、潮汐和海流也成为海洋地貌的雕刻大师,给福建带来了堪称“绚丽”的海岛。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这是诗人陶渊明的名句。用在“海蚀地貌甲天下”的平潭,却有着奇妙的妥帖。
平潭县素有“千礁百屿”之称,有大小岛屿126座、岩礁648座。主岛海坛岛系福建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曾赴海坛岛考察的地貌专家杨逸畴告诉我,这里的礁岛主要由燕山晚期的花岗岩所组成。新生代晚期岛屿曾一度沉沦海中,遭受海水侵蚀,直到第四纪中更新世以后才又隆升出海面。风大浪高潮差大,海洋动力作用强烈,造就了这一世界罕见的海蚀地貌博物馆。
这里有中国最大的一对花岗石海蚀柱。两块毗邻的巨石一高一低巍然屹立于汪洋大海之中,风平浪静时如巨船停泊,狂风骇浪时则似破浪前行,这就是海坛岛上的半洋石帆。巨型大石人“海坛天神”头枕金色沙滩,脚抵东海碧波。漫步海岛,到处都能发现大海的鬼斧神工……
人们眼中的奇景,在地理学家眼中则是岩石与大海在漫长岁月中侵蚀与抗衡的结果。杨逸畴告诉我,菱格状节理构造破坏了花岗岩体的坚固性和不透水性。水和各种风化作用顺着节理透入,不断冲蚀剥蚀。斗转星移,方块状的岩体开始向圆滑的外形转变,形成各式各样的石蛋地形,节理扩大引起的崩落更增加了造型的奇妙。半洋石帆便是在强烈的球状风化中,一层层剥落后现出的新鲜核心部分。更神奇的是,不过相距几十海里,海峡对岸的台湾野柳也有大面积壮丽的海蚀造型地貌,蘑菇状的奇石布满了海滨,栩栩如生的“女王头”和“蜡烛台”最为著名。“大自然平等无偏地在海峡两岸冲荡出一对世界级别的海蚀奇观,可以说是地学研究上的一个罕见现象。”杨逸畴说。
海岛开发,生态的忧思
踏上今日的福建海岛,特别是一些中大型岛屿,心底会时时浮现两个字——“富饶”。然而,大中型的有居民岛在海岛中毕竟屈指可数,散步在浩渺碧海中的,绝大多数是面积很小的无居民岛。它们的生态环境,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2008年底,国家海洋局出台“海十条”,提出“鼓励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一度沉寂的无居民岛开发再次提上桌面。
繁星般散入大海的无居民岛令人充满想象,除了旅游之外,还有房地产、岛上养殖、种植、港口开发和物流仓库等种种设想和实践。然而,无居民岛大多面积狭小、资源单一,大部分岩石裸露,土壤、植被多不发育,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甚至一个小小的餐厅也会给海岛及周边岸滩造成严重的污染。实际上,在过去曾经尝试过的无人岛开发中,就出现过滥砍乱伐海岛森林,乱采岛礁,过度捕捞的情况。盲目上马更让无人岛上出现了烂尾工程。
厦门观鸟会会长江航东说,他们曾花费了1年多的时间,调查了50多个无居民岛,发现至少有一半是海洋鸟类的繁殖和栖息地,其中不乏濒危鸟类,如被称为“神话之鸟”的黑嘴端凤头燕鸥和黄嘴白鹭。“它们和大陆上的鸟不同,对人类的干扰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日屿曾经是迄今发现的中国黄嘴白鹭最大的繁殖地,但由于工人在2008年夏天的繁殖季上岛安装航标灯,砍伐了大面积灌木,加上灯塔发出的光热,这个繁衍地遭到了严重破坏,鸟类数量急剧减少。实际上,别说大兴土木,即便是微小的干扰,也可能让它们丧失家园。”他忧心忡忡地说,“鸟类保护是林业局管,海岛开发则是海洋局管,福建有1400多个无居民岛,而海岛上究竟有多少鸟类资源却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才是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