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桥村叟
袁桥村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579
  • 关注人气: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节日】今天祭灶神

(2011-01-26 06:42:55)
标签:

灶王爷

腊月二十三

水上人家

坤宁宫

关东糖

文化

分类: 往事漫忆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今天祭灶神

 

 

 

 春节那些事儿:黏住灶神爷爷的嘴(图)(2)

 

 


河南民间年画灶神

 

 

灶神爷

 

鈥湽赈澦拇蠓缢椎睦戳ヂ

 

 

      送灶,即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又称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族,节日时间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所以祭灶礼仪是肃穆的:只有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可以参加—虽然平日里围着锅台转的多是家中的女性—摆齐祭品后,由家长率着一干男丁罗拜灶神,献酒焚香,将灶上贴了一年的灶神像小心焚化,默送灶神在一缕青烟中升天而去。

  祭灶的礼仪又有点荒谬:人们似乎总是想糊弄这一位灶神老爷,宋代祭灶时用酒糟涂抹灶门,企图把他老人家灌醉。后来人们觉得糖更有效,“吃人家的嘴短”,何况吃的是又甜又黏的糖,灶神见玉帝时,嘴巴被黏住,说不出坏话,要说,也是甜甜蜜蜜的好话啦。明代北方地区用小糖饼,清代和近代用得最多的是被称为“关东糖”的糖瓜。由东北贩入关内的麦芽糖,加热后反复拉出长条,然后快刀截成一个个圆鼓鼓的糖块,形如甜瓜。祭灶的糖瓜最后当然是由家里的小孩子享用了。

    祭灶之物可以很丰富,比如宋代范成大《祭灶诗》所云:“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祭灶之物也可以很简朴,比如祭品只有一只鸡、一碟关东糖、一把线香而已。鲁迅先生就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则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便流传下来。

   正月初四(接灶),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有了官府、民间在不同时间过小年的区别。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灶神,又称灶王爷、灶老爷,是保佑百姓“五谷丰登,财源广进”的菩萨。灶神,原名穷蝉,是颛顼大帝(“三皇五帝”之一: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儿子。这个人只会吃饭、睡觉,一点本领也没有,他死了以后,玉皇大帝想封一个神位给他,可是他什么也不会呀!玉皇大帝想来想去,决定让他做灶神。

    据说这一天,灶老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给予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6日可看灶神星“冲日”20天内可见其影踪(图)

 

 

          天上有个灶神星

 

 

 

【相关链接】春节民俗

 

门楣上的祥瑞——桃符?春联

 

 

春节那些事儿:门楣上的祥瑞(组图)(3)

 

  桃符的身影,至少在东汉已经闪现。据东汉传说,有兄弟二人,住在大桃树下,最擅长捉鬼。有倒霉的鬼误入其家,被这哥俩拿芦苇索绑起来喂他们的宠物老虎。这兄弟二人如此神通广大,他们的名字神荼和郁垒遂具有镇鬼的力量。再加上桃木在古人心目中也是辟邪的神物,于是人们便在桃木板上写上他们的名字,或是画上二人的画像,悬于门首两侧,以求保佑家宅的安宁。有时桃符上写的是各种吉利字眼,为的是祈求新年的福气。风吹雨打,桃符上的名字或画像不免褪色,于是每年要在元旦那天更换成新的。

  到了五代时,在文学气氛极浓的西蜀宫廷里,那位颇有文才的君主孟昶一时兴起,在宫中的桃符上挥笔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通常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就此诞生。

  后来,木质的桃符,渐渐为便于印刷书写的纸质春联和门神所取代。但“桃符”这个名词并未消失,《红楼梦》里写贾府年事,到了腊月二十九,“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是又有门神和联对(春联),又有桃符。这里的桃符,指的是挂在柱子上的“抱柱”,是木质或竹质的对联。为防风雨侵蚀,抱柱要先用桐油油过,所以每年年底收拾房子的时候,要重新用桐油把抱柱油一遍,才显得光亮好看。

 

正月初四“接灶神”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恭送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工作,如今是到了该把他老人家请回来的日子了。

 

 

  迎灶神

  

【传统节日】今天祭灶神

 

  迎灶神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在北方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因此许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接五路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传统节日】今天祭灶神

 

  

    接五路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羊日:

  

【传统节日】今天祭灶神

 

              庙会上喜气洋洋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