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艺术】薛瑛禅解艺术人生

标签:
薛瑛云山宋体《华严经》艺术人生教育 |
分类: 百家文汇 |
薛瑛禅解艺术人生
偶然捧读星云大师的丛书,再次品味其中的人生哲学,也让我对穷尽毕生所追求的艺术事业有了新的认知与感悟。
“不如人处勿自叹,须知天外有天;胜于人处勿自傲,当念人外有人”。在艺术创作与追求的过程中,自有坎坷,难免心生业障。如若无法稳心定绪,何谈艺术境界的进益与升华?“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光阴转瞬即逝。在上天所恩赐的有限生命中,惟有勤勉善动才能延长时间的纵度与空间的广度。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吃苦耐劳、静心忍性。与艺术家而言,不辍笔墨、勤学苦练、集思广益、广纳善言、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方能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当然,即便是艺术家,也不可只活于理想中的艺术领域,于其他诸事不闻不问。真正根植于现实、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是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双重价值的体现。于书法绘画一道,我多年来一直都秉持着一颗赤诚之心来写字作画。最是期望每一幅倾心竭力的作品问世之后,予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是精神的传承与启迪。
“在人生的旅途上要站得住脚,要经得起考验,必须对自己所想、所言、所愿负责,随缘应物,虽千金加顶,也能举重若轻。”为言行负责,为艺术作品负责,为受众群负责,是每一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厚德方能载物,方可坐看日月星辰,胸怀云山风度。
“静中有活泼的举止,才不会失之于沉;动中有宁静的力量,才不会流之于浮”。诚哉斯言矣,艺术家同样也是鲜活的个体,其笔墨所灌注的应是独具一格的精气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方可彰显艺术生命的绚烂多彩。不破不立,不拘泥也不妄为,张弛有度,才能诠释丹青翰墨的独特精髓与内涵。
地厚则无所不载,德厚则无所不容,而先有厚道、厚德,方可成就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
话说“舍得”
“百年大树,必经多少风霜摧残;百丈高楼,必经多少物力维坚;百年老店,必经多少兴衰沧桑;百年老翁,必经多少坎坷考验”所有最终形态都不可一蹴而就,而要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境界自是先学会忍痛舍弃,而后在千锤百炼之后方可逐步获取。而今,虽不及百岁,却也年近古稀了。天地沧桑,俯仰之间,回首春去秋来,纵观百味人生。其间跌宕起伏、纷繁曲折,唯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然当年毅然选择走上这条追求艺术之路,便有了舍弃很多东西的觉悟。五十年如一日不辍笔墨地钻研演练,多少日夜里研习色彩、体味墨韵、透视关系、揣摩结构、布局章法。只有投入了足够的时间、精力与心血才有可能换来技艺的精进与内心的快慰。
然则于艺术创作中,难免流于浮躁而方寸皆乱,难免遇到瓶颈而固步自封,难免陷入茫然而随波逐流。以上种种可以说是障碍,亦是踏板,越过则豁然开朗,突破则内外清明。最先须做的就是摒弃杂念,回归本心。星云大师于书中也曾提到“宁静才能致远,从宁静中可以找回自己;无私才能容众,从无私中可以扩大自我。”周遭环境瞬息万变,不可罔顾其变化,也不可于变化中迷失了自我。譬如作一幅画,写一幅字,起初难免是环境影响创作的心境,而后屡经磨练何不能练就以淡定的创作心态来淡化环境的因素?一旦执笔便超脱于外的境界实难达到,却并非于后天不可达到。再且说无私而容众,就不得不提及“海纳百川”。古来书此四字者多则不胜枚举,其笔意气势、风姿韵味各有千秋,而真正领悟又书尽其深意者又当有几人?笔者不敢自夸于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却愿竭尽己力以容众之心来体会百川之味,但求无愧于心、造福于众。
“人生道路,无论崎岖平坦,都要自己去走;人生的滋味,不管酸甜苦辣,都要自己品尝。没有天生的释迦,没有自然的弥勒。”人这一生取舍选择太多,但是有所舍有所不舍。可以舍弃时间、精力、金钱,却不可舍弃信念、执着于坚持,更不可舍弃人生中每一次选择的主动权。于我自身而言,我已在艺术这条路上走了很久,依然甚感不够。时至今日,我依旧相信多一份努力才有可能成就多一份辉煌。
曾有年轻的孩子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我也有自己的颜色。”这份稚嫩的自信曾深深打动我,所有年轻一辈的孩子们都应明白:人生最壮丽的便是青春。于取舍间,把握适于自己的那个“度”。而不论年岁几何,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老一辈的艺术家们都于此体味颇深,更是孜孜不倦、言必躬行。
http://www.zgshjxhzh.cn/Member/UploadFiles_7836/200810/20081020163222388.jpg
也论“准则”
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因而自有其行为准则来约束规范。于艺术家而言,在提升精神层次、追求艺术境界的道路上,更需要每人心中一把刻尺,摒除浮华、以正其身。
余以为人生须得准则,诚如人生不可缺少信仰一样。在同朋友交流的艺术名片背面我为自己静心写下这样的六句箴言:诚是境界,爱是支点,理是准则,恒是过程,智是觉悟,乐是追求。
古往今来,诚乃第一要义。《礼记·中庸》中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周敦颐于《通书》中也言:“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姿始,诚之源也。”大到对家国天下、社会集体的忠诚,小到对亲朋好友、工作事业的赤诚。“诚”乃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这一境界更是吾辈躬行追求的。胸怀赤诚之心,心存忠诚之念,方能于丹青翰墨的世界中畅怀驰骋。
爱是支点,故而大爱无疆。佛家认为爱是一种胸怀,能承天下,为世人而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事业,热爱家庭……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能撑起最广阔的天空,滋养最博大的胸怀。而对艺术最深沉的爱意也是支撑每一位艺术家忘乎自身、执着求索的源动力。
理是准则。准则本身以理为基。何为理,理乃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与规律,是非得失之标准。数十载余求艺之路,难免会陷于分歧异端之中。即便是平日生活诸事,不可避免地也会有纠葛纷扰。寻求症结,得以解决,凡事都需讲一“理”字。寻理以求道,势不同而理同。
恒是过程。“恒者,久也,德之固也”。艺以求其恒,漫漫艺术人生,所愿所期不可一蹴而就。丹青圣手、翰墨大家,岂是朝夕间就可成就,那是点滴间笔墨的积淀。德之固不可不恒,艺之精不可不恒,没有历练的过程就没有丰硕的成果。艺术一途,卫德守恒,恒乃其过程矣。
智是觉悟。《华严经》有言:当“能知能觉”与“所知所觉”不再对立,即到达“一真法界”。智是一种觉悟也是我们自身精神境界的升华。从艺者不可昏聩,而要内外清明,才能把艺术之精华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乐是追求。佛家有云:“在人间是广结善缘,造福人群就有快乐!”人性的本能中就有排除痛苦追求幸福。对于艺术家而言,与志同道合者的每一次交流和学习都给予我无限的欣喜,在艺术领域的每一次感悟与突破都带给我莫大的快慰。独善其身不难,兼济天下却不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愿吾辈艺术家能以手中之笔、胸中之墨、心中之善,在追求自身快乐的同时能够造福于众。
“诚是境界,爱是支点,理是准则,恒是过程,智是觉悟,乐是追求”,这既是我所恪守坚持的信念与守则,不仅书于纸笔,更是铭刻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