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从殖民走向独立,走向富强
2007年7月19日

一国一城,一城一国。这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在参观新加坡博物馆、旧国会大厦、滨海艺术中心及新加坡河两岸等景点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岛国新加坡从殖民走向独立,直至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真的是一个奇迹。

博物馆院中的莱佛士像
俺老崔 摄影

新加坡河畔的莱佛士铜像
俺老崔 摄影
1819年,任职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据点,经莱佛士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转口港。

新加坡
二次大战胜利纪念碑
俺老崔 摄影
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据三年半之久,取“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改称“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亦可指作南方之光)。1945年8月,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

新加坡独立纪念碑
俺老崔 摄影
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在短时间内由发展中国家迅速转变成为经济富裕的发达国家,其人民生活水平也因此得以快速提高,国民所得仅次于日本居亚洲第2位。此外,作为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但是19日早上刚刚落地新加坡,华裔导游安排的就餐处在后街,环境“脏乱差”还是比较明显的。

美丽的新加坡河静静地流淌


滨海艺术中心(榴莲型建筑)
俺老崔 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