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台新貌】赵峰旻:笔墨西溪

(2010-12-10 22:21:13)
标签:

西溪

泰山寺

蓝毗尼园

景观大道

释迦牟尼佛

分类: 旅游指南

笔墨西溪

 

                                                            (东台)赵峰旻

              

【东台新貌】赵峰旻:笔墨西溪

 

   西溪泰山庙                                 俺老崔   摄影

 

                                 

  有人说,先有西溪,后有东台。西溪,千年古镇,东台之根。说西溪是笔墨西溪,这与它的底色有关,淡墨描绘过的西溪,白墙黛瓦,古意拙朴,从而成就了它墨色的底色,在人们心里长出草来,开着黛色的花来,永久地定格。

 

  来过西溪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条像西溪动脉的老街,老成持重,沧桑肃穆,守着西溪,一站就是几千年。一件粗布衣裤穿了两千多年,千年来素面朝天,一样的本色,实在的难啊!然而正是这千年不变的本色,才完美了西溪,成就了通古缀今的西溪景观大道。

 

  想来昔日的泰山大道真的太老了,斑斑驳驳的墙壁似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似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而那些浅浅淡淡的青苔,则似它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不过,它老得就像陈年的老酒,越老越香。

 

  如今,换上了新装的它,老得更加周正,更加硬朗,更加神清气爽。走近它,第一眼就会发现它的花冠——董永七仙女文化园。高大牌楼上“西溪胜境”四个大字金光灿灿成为它光鲜宽阔的额角,牌楼两侧四副楹联情景交融,“唐塔破云天泰山寺香客盈门听黄海四时涛声百里”“晏溪控胜地犁木街商民接锺看西城八景风雅千年”。唐塔、泰山寺、晏溪河、犁木街、范公堤、古八景古韵犹存。北宋三重臣、七仙女、接踵商贾风雅千年。

 

  石板铺就的西溪景观大道,平平仄仄地连缀着西溪的每一个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或弯的小街。三里路,梨木街,通圣桥,泰山寺,八字桥,海春轩宝塔。这些都是西溪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不管是谁,只要走进西溪这些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砖,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就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这条街上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巾的姑娘,有的是“诗词大道”落地景观灯箱上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西溪的诗词,二十四首呢,一路徜徉,吟诵,古镇西溪深厚的历史人文气息便会迎面扑来。不知不觉就会变成一束江南的丁香,自然而然就成了戴望舒笔下古巷里丁香般的姑娘。不过,走走停停,寻寻觅觅,哪一道秋波才能打湿你爱情的梦想?哪一泓秋波才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

 

  若是再往街的深处走,也许答案就有了。木阁,绮楼,回廊,临街那青瓦白墙的屋檐下,打开着一扇扇木格古窗,一个个大开的店门真漂亮,花在上面开,鸟在上面叫,蝶在上面舞,鱼在上面游,还有蔬菜还有庄稼还有家禽,都在上面鲜活地飞翔和成长,西溪人将智慧、荣耀和一生的梦想都刻在了上面。

 

  西溪是含蓄而内敛的。西溪的故事更是一口打捞不尽的历史深井。太子佛广场上,高高耸立的太子佛铜雕,源自佛教典籍《本行经》“九龙灌浴”典故,相传二千多年前,喜马拉雅山脚下,有一个名叫拘萨罗属国的迦毗罗卫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净饭王”的妻子怀孕了,临产前,按当时风俗回娘家生育,途中,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生了太子悉达多。传说,太子生下后,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位太子就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按风俗每年四月初八,佛教信众都在水里洒满花瓣为太子佛沐浴。泰山寺按照这个传统定期在这里举行九龙灌浴法会,当梵乐萦绕的时刻,周边的九条龙为太子像喷水灌浴。人们在音乐声中向佛祖祈祷和平,祝福安康。据说,云南的泼水节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每到吉时,太子佛旋转一周,四周九龙可喷水沐浴佛身,古今交融,与整个街道浑然一体。

 

  由此,不管怎么看,这条街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几分温情。购物的店铺,休闲的场所,美食的天地,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西溪人的淡淡书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店铺里坐着巧笑倩兮看过往的行人的姑娘,或许是三三两两穿过梨木街走过通圣桥捧着香去泰山寺听焚音吟唱的西溪人。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是的,西溪出了不少人物。董永七仙女来了,年年从这条路上走过,天上人间,七夕相会。范仲淹、吕夷简,晏殊从这条路上走来,煮海为盐,呕心著述。这条路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就够了,足以让西溪人骄傲了。

 

  那么,留下来,你就会是西溪故事里的一个人物,是泰山景观大道故事里的一个情节和段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