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品鉴赏】《虢国夫人游春图》新解

(2010-11-16 06:14:10)
标签:

董宝厚

虢国夫人

辽宁省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虢图

文化

分类: 百家文汇

《虢国夫人游春图》新解:

 

 

          既非虢国夫人,亦非游春 

 

 

 

 

探秘古画中外学者上博坐论'千年丹青'

 

                       《虢国夫人游春图》北宋临摹本。

 

 

    中新社上海11月15日电(记者邹瑞玥)在15日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千年丹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研究者董宝厚为该馆所藏的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提出新解,认为此画既无虢国夫人,也并非游春景象;所绘首骑与女童才是此画的核心人物。

    辽宁省博物馆藏《虢国夫人游春图》(简称《虢图》)为北宋临摹本,被认为描绘了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的游春图景。其技法精湛,流传有序,堪称绘画史上的煌煌巨制。学界历来对于“虢国夫人春游”的主题罕有异议,唯于虢国夫人的指认分歧颇多。

  董宝厚从唐代文献,舆服制度及画中人物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此画主题大可商榷。唐代文献对虢国夫人的记载多形容其骄奢不羁。从《虢图》中8位骑马人的骑鞍品制和马的品种来看,虽第二、三骑女性身份略高,但其制式仍然不能与虢国夫人相匹配。

  此外,唐代史料中对游春活动的记述颇多,但相比其他画家的游春题材,《虢图》中9人表情安详,未见游春者的欢乐与喜悦,而画面不设背景,更不见春的踪迹。董宝厚对比唐代敦煌壁画和墓室壁画后认为,《虢图》与“出行”的题材更接近。

  据介绍,唐代绘画多不落款,因此宫廷所藏的唐代绘画一般根据宋徽宗的《宣和画谱》来确定身份。董宝厚认为,图中首骑身份较高,并无女性特征,不像有些研究者判断的是“女扮男装”。此外,画中女童饰有假发,画有蛾眉,装饰繁缛,被拥在一位老年女性怀中,周围四骑环绕,并有两人投去关切的目光,因此从空间关系看,第一位骑马人与女童才是此画的中心人物,确定此二人身份将成为确定此画的关键。

  据悉,“千年丹青国际学术研讨会”将持续至16日。本届研讨会汇聚了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92位代表出席,为配合上海博物馆“千年丹青——日本、中国唐宋元绘画珍品展”而举办,主要针对唐宋元时期绘画领域中的学术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关链接】  画家的意图是为突出女童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北宋临摹的一幅作品,被誉为绘画史上的煌煌巨制。

  过去此图普遍被坊间认为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但辽宁省博物馆学者董宝厚就此画提出一个新解,认为该画中既无虢国夫人也非游春之图。他表示,过去有研究认为第一骑为女着男装,但画中人物的脸型、发型、五官、身姿都未突出女性特征,因此并非女性。在唐代文献对虢国夫人记载中,多形容其骄奢不羁。从社会身份与装饰中排除了第四、第五骑,从年龄上排除了第八骑,从性别上排除了第一骑。因此他认为此图中没有人物与虢国夫人匹配。

  他认为此画背景不见春之踪迹,图中九人表情安详,未见游春者的欢乐,与唐代敦煌壁画及墓室壁画比对,此题材与“出行”更为接近。四、五、六、七四骑围绕第八骑,第八骑老年妇女则因女童关系而表情略有紧张,五、七两骑也投来关切目光。观众的注意力都转至女童身上。因此画家的意图是为突出女童,这才是今后研究这幅作品的焦点。

 

 

 

 

 【相关链接】画中哪个是“虢国夫人”?

 

      大多数人们认为,辽博的“镇馆之宝”,是神秘莫测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记者请教了辽博有关专家后,揭开了《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神秘面纱。

 

 

     误为宋徽宗临摹

  《虢国夫人游春图》为绢本、设色,纵52厘米、横148厘米,作者为唐代画家张萱。张萱是长安(西安)人,善长绘画人物、鞍马,尤其擅画宫苑仕女。辽博馆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则是北宋年间临摹复制的。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前“隔水”细花黄绫上,有金代章宗完颜璟,瘦筋体楷书“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题签。“天水”即宋徽宗赵佶。于是,有专家认为,该画作是宋徽宗被俘到五国城(现黑龙江省依兰境内)后所制。然而,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先生考证后认为,金代章宗完颜璟以为该画作出自宋徽宗,缺乏根据。因为该画作上,没有“御制”、“御书”、“御画”等宋徽宗的款识、押印,并且人物画并非宋徽宗所长。所以,该画作应为当时画院高手临摹、复制。“虢国夫人”何许人?辽博副研究员黄伟利介绍说,唐代天宝年间(742年至756年),因贵妃杨玉环深得唐玄宗李隆基宠爱,致使杨玉环哥哥杨国忠擢升为宰相,杨家另外三姐妹也得到唐玄宗封赏: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guó,音国)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

  史载,姐仨当中,“虢国夫人”最为骄奢淫逸、放荡不羁,经常骑着宫中御马,带着英俊青年侍从出行,威风凛凛、甚嚣尘上。《虢国夫人游春图》,便记载了“虢国夫人”游春的排场情形。“安史之乱”中,杨玉环被缢死在马嵬坡后,“虢国夫人”见大势已去,落荒而逃,见追兵将至,她扼杀了五六岁的女儿,然后自尽身亡。

 

     画中哪个是“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人物,究竟谁是“虢国夫人”?多年来,专家学者们一直争持不下。

  有人认为:队列最前面穿男装的是“虢国夫人”。有人则反其道而行之:队伍最后一列3人中,抱女孩的中年妇人是“虢国夫人”。也有人认为:行列中间的某个艳妆少妇,是“虢国夫人”。各持己见的专家学者们,惟一相同的根据是:他们各自认为的“虢国夫人”,都骑着当时名贵的三花马。

  杨仁恺先生认为,从出行仪仗看,主人不可能走在最前面。抱女孩的中年妇人已经人老珠黄,毫无贵夫人气质风度,并且位于队尾,哪有贵夫人出游亲自抱孩子的?根据敦煌壁画《张议潮出行图》,以及历代帝王《卤簿图》描绘,都是主骑中间偏后,前有开道的,后有殿队的,这点已成封建定制。至于有人认为中间并骑贵妇中,定有一人是“虢国夫人”,具备一定理由。

 

 

   “虢国夫人”不化妆

  专家介绍说,盛唐时代贵夫人,流行在脸上涂抹厚脂粉浓妆。尽管杨氏三姐妹每月均享受皇室给予的10万两脂粉费用,但惟独“虢国夫人”担心脂粉玷污她的美艳本色,从不施浓妆。正如诗人张祐诗句描绘:“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即使见皇上也不浓妆艳抹,足见“虢国夫人”的鲜明个性。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穿着豪华,以致主仆难辨。但从画中各个人物的神情判断,处于中心位置、身穿蓝衣粉红裙的妇人,淡扫娥眉不施脂粉自然本色,面容肌肤端庄丰腴,眼神旁若无人微闭朱唇,显露出从容情态的主人身份。她蓝衣粉红裙,配上白色披巾,时装简约而飘逸;裙上描金团花图案和鞋上饰品,显示出着装华美。她的马上鞍具朴实无华,透露出该妇人喜欢自然的个性。经过专家与史料对证,她便是“虢国夫人”。

  与之并行、眼睛看着“虢国夫人”的妇人,神情老成多谋,应该是“虢国夫人”姐姐“韩国夫人”。整个游春阵容,突出了主人的尊贵身份、豪华气派:主仆的坐骑都是宫中骏马,队伍有前导、有殿后,等级分明、次序谨严,可见“虢国夫人”游春休闲时,也不失皇家礼仪。导引官员骑着三花马,英俊威严;其后的侍从官、宫女骑着骅骝马,构成前导行列;紧随“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其后的宫女、侍母、侍从官,服侍着主人。骑三花马侍母怀抱的女孩,便是“虢国夫人”的女儿。

 

    庆幸国宝传后世

  名为《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面上却没有鲜花、草木,背景一片空灵。但画面人物从容前往的神态、轻薄艳丽的服饰、骏马缓行的优美姿态等,都能让人们体验到春和景明、鸟语花香的气息。

  据介绍,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早已失传,但在北宋内府《宣和画谱》中,却著录着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12世纪初的北宋宋徽宗时代,画院兴盛,使宫廷绘画再次出现高峰。当时一位没能留下姓名的画院画家,精心临摹绘制了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从不失唐代绘画风韵特点看,当时临摹该画作时,一定有原作为依据。

  史载,发生于1127年的北宋“靖康之难”之际,《虢国夫人游春图》与宋徽宗、钦宗一道,被金人掠到北方。时隔六七十年后,《虢国夫人游春图》以交换方式回到南宋,相继为宰相史弥远、贾似道收藏。贾似道将《虢国夫人游春图》带回福建老家珍藏。宋人临摹复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不仅保持了唐代张萱原作的面貌和神采,还糅合了北宋画院雅致、飘逸、明快的绘画风格,成为融合唐、宋两代宫廷绘画的稀世杰作,并且流传至今,成为辽博“镇馆之宝”,实在值得庆幸。

 

   “镇馆之宝”不止一件

  就《虢国夫人游春图》为辽博惟一“镇馆之宝”一说,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马宝杰回答说:辽博“镇馆之宝”不止一件,除《虢国夫人游春图》外,还有许多与《虢国夫人游春图》一样,足以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国宝级“镇馆之宝”。比如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宋徽宗《瑞鹤图》、《王氏一门书翰》等等。辽博拟于10月间,向观众展示包括“镇馆之宝”在内的国宝级馆藏书画文物,以飨广大观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