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简报】鲁敏的短篇小说《伴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标签:
鲁敏民乐伴宴中国作家·文学鲁迅文学奖文化 |
分类: 百家文汇 |
鲁敏的短篇小说《伴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鲁敏:江苏有写短篇的优秀传统
“江苏可以说是个‘短篇大省’,历来就有着写短篇的优秀传统。作为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我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青年作家鲁敏欣喜之余不忘提醒自己,文学之路还很长,“我还在路上”。
这次她的获奖作品《伴宴》,写作灵感是在我市“五个一批”人才培训班上,与市民乐团团长徐凯交谈中萌发的。“就像是身体与阴影的关系,优秀的短篇是‘小个子’,可它所造成的‘阴影’,却大大超过其躯体,像是被晨光或夕阳照着,它拉得那么漫长,乃至像一座无形的山头,郁郁葱葱同时也颇为沉重地罩住阅读者的心境,罩住与此相涉的叙述母题、时代特征与社会关系,并在文学审美上形成障碍般的艺术高度。从这个理想的标准而言,《伴宴》还差得太多太多。但说句心里话我又特别高兴《伴宴》的获奖,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伴宴》进入更为广泛的阅读视野。《伴宴》所写所思,是我最近几年一直苦苦思虑并为之沉迷的主题:关于各类传统艺术样式及其雅正趣味在当下泛娱乐化消费模式下的乖谬图景……当然,我的思虑还包括‘人’,这样的情境下,身在其中的主人公们,他们的人性与灵魂,其浮沉与变形,其警醒或自救。”鲁敏说。
《伴宴》 发表于《中国作家·文学》( 2009年) 小说故事梗概
什么叫“伴宴”,实际上就是“给宴会伴奏”。重要宴请时,主办者邀请乐团为之助兴。作为乐团“创收”的一种方式,不影响正式的音乐会,况且,眼下正式的音乐会已经越来越少了。
整篇小说,就围绕着这两个字,以乐团团长说服从来不愿意给人伴宴的琵琶手来展开故事的。这个琵琶手个性独特,自视甚高,从来不参与伴宴。在礼崩乐坏的今天,这样的珍宝姑娘已经非常难找了。问题是,这次伴宴任务的主办方,点名要她参加,威逼利诱,就是要让她自己破例。
当团长已经绝望的时候,这个珍宝姑娘突然改变了主意,并且以最为彻底的方式打破了“冰清玉洁”的形象:穿上最不喜欢的演出服,重复演出,任何客人点的通俗歌曲都一概认真演奏。
团长的心在滴血。实际上他早就下定决心,不计任何后果,也要保住这最后的希望,可是珍宝姑娘自己下水了,有什么办法?
最后,只能给出一个牵强的解释:声无哀乐,由它去吧。
感慨之余,收获最大的还是作家对于民乐的看法。有两种观点:一是坚守民乐的纯洁,决不能沦为与人伴宴的工具;一种是先活着,再追求理想。当然,都有各自的理由,还都是为了民乐的高尚理由。作家在这个问题上更愿意说,让艺术自身的规律来解决一切,有生命力的就会活下去,否则定为保护遗产也是白搭,最终也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对我而言,琵琶之外,都是外面。珍宝姑娘如是说,即便到最后在台上演出,也还是说已经很好地罩住了自己。
对民乐而言,能这样讲吗?能忽略这个周围这个文化环境而独善其身吗?作家说,民乐虽然有时鲜活生动,但终归有一个大写的“悲”字为底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民乐,也许真的已经是流水中的瓣瓣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