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沈阳故宫
2005年8月2日 星期二
晴到多云

故宫建筑中值得一看的,除北京故宫、避暑山庄外,要数沈阳故宫最有特色。第一次有时间近距离欣赏,机会难得。
沈阳故宫,清初的皇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在沈阳旧城中心。清政权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到道光九年(1829)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所扩建。现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大政殿
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前面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大政殿于清崇德元年(1636)定名为笃功殿,康熙时改今名。殿为八角重檐攒尖顶木结构。在须弥座的台基上,绕以青石栏杆,殿宇八面全由木隔扇门组成。正门前金龙蟠柱,殿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内彩绘梵文天花,团龙藻井。

十王亭(两排),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

崇政殿,沈阳故宫的正殿
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建于后金天聪时,是清初朝会之所,为五间九檩硬山式,俱辟隔扇门,前后有出廊,围以石雕栏杆。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内彻上明造,梁架全部为和玺彩绘。殿前东置日晷,西设嘉量。殿后是凤凰楼,同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宫五宫建在近4米的高台之上,四周绕以高墙,独成一座宫院。凤凰楼建于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5),是休息和宴会之所,入关之后,曾存放玉玺、帝王像及行乐图。楼为三层歇山式,深广各3间,四周有围廊,顶盖黄琉璃瓦绿剪边。



文溯阁,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为三重□硬山前后出廊式建筑,黑琉璃瓦绿剪边。梁枋间彩绘“白马献书”图案。东侧有一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御制文溯阁记》(正面)和《宋孝宗论》(背面)。碑文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

沈阳故宫,在清朝灭亡后被辟为博物馆,是中国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先后称为沈阳古物陈列所,奉天故宫博物馆,国立沈阳故宫博物院,故宫陈列所等。1949年以来,对故宫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维修。1955年命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馆。1986年改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