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海上花园
---厦门鼓浪屿

建筑博物馆--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5分钟可达。面积1.87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著名景点之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2007年5月8日,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鼓浪屿开拓于宋末元初,原名“圆沙洲”、“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 郑成功曾以此为军事据点屯兵操练,对抗清兵。目前日光岩上尚存有当时建造的水操台、石寨门故址。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曾占领鼓浪屿,直到1845年撤军。1843年后,厦门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占领台湾,为避免日本进一步觊觎厦门,清朝政府决定请列强“兼护厦门”。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等9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后,陆续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这段时期,有很多传教士来到鼓浪屿,他们建立的学校对中国现代教育有重大影响,例如: 1898年,英国牧师韦玉振与夫人韦爱莉到鼓浪屿传教时创办的“怀德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现已更名为日光幼儿园)。

厦门大学
鼓浪屿与厦门市区相隔,面积仅1.91平方公里,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屿上龙头山、升旗山和鸡母山并列,冈峦起伏,碧波、白云、绿树交相辉映,处处给人以整洁幽静的感觉。小岛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各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屿上人口约2万,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前茅,被赞为琴岛。现在,鼓浪屿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港仔后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10/0202/20100202101808307.jpg
日光岩
日光岩又名晃岩,为鼓浪屿最高点,顶端海拔96米。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树木葱郁,亭台掩映。拾级而登,先至莲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形成殿堂,庵旁巨石镌刻“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庵后有“鹭江龙窟”、“古避暑洞”诸胜,中间即郑成功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有蔡廷锴、蔡元培赞郑题咏。登临绝顶,山海奇观,风光无限,厦门、鼓浪屿、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底。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10/0202/20100202102435496.jpg
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纪念馆1962年1月28日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而创设。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 1624年出生于日本平户海滨。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见他忠心朝廷,赐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间叫他“郑国姓”,永历皇帝封他为延平王。其父郑芝龙暗中降清,郑成功出走金门,誓死抗清。他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与清军厚战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骄兵致败。1661年4月煌日,郑成功经过充分准备,率战船数百艘,官兵25000人,从金门科罗湾出发,收复被荷兰侵占38年的台湾,并历奋开发台湾。郑成功于1662年7月病逝于台湾,年仅39岁。300多年来,闽台人民十分敬仰郑成功,尊他为民族英雄,台湾人民尊他为“开台圣王”。郑成功纪念馆共分七个部分,展出各种文物、资料、照片、模型等300余件。其中,关防、漳州军钢等系当年原物,颇为珍贵。进馆参观,可比较系统地了解郑成功不平凡的一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