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新加坡世界大战纪念碑、独立纪念碑
2007年7月19日
题图:新加坡世界大战纪念碑
崔一良
摄影
一国一城,一城一国。这就是新加坡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在参观新加坡博物馆、旧国会大厦、滨海艺术中心及新加坡河两岸等景点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岛国新加坡从殖民走向独立,直至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真的是一个奇迹。
在新加坡期间,我们还特地到海滨公园,瞻仰纪念碑群。在海滨公园,先瞻仰了新加坡世界大战纪念碑。纪念碑刻有“我们光荣的牺牲”三行文字。世界大战阵亡战士纪念碑的前后两面,乍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一面是纪念一次大战,另一面是纪念二次大战。而每一面的每一个阶梯则代表一年的英勇奋战。这也是新加坡第一个军事纪念建筑。
世界大战纪念碑,1922年由新加坡殖民地总督
Lawrence Guillemard阁下所建。最初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新加坡殖民地派到欧洲参战而阵亡的124名军士而建,碑身上还刻有他们的名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新加坡世界大战纪念碑也用来纪念二战期间牺牲的将士。2010年,新加坡世界大战纪念碑被政府列为受保护的国家古迹。
不远处是林谋盛烈士纪念碑。1954年新加坡政府为纪念抗日烈士林谋盛而设立。林谋盛领导抗日的136部队,不幸被日军逮捕,受尽酷刑。1944年,他壮烈牺牲时,年仅35岁。 林谋盛烈士纪念碑是一个典雅的中国传统古塔式建筑,四面铜匾刻有华文、英文、爪夷文等文字,记述林谋盛烈士的生平事迹。
临近中午,我们又瞻仰了新加坡独立纪念碑。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据三年半之久,取“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改称“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亦可指作南方之光)。1945年8月,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正式并入马来西亚。
新加坡的国家独立,不是自身争取,而是迫于无奈。1965年8月9日,因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种族矛盾日益尖锐,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政府关系紧张加剧,加上印尼的无端干预,新加坡逼迫宣告独立,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新加坡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为纪念国家独立,政府于1965年建新加坡独立纪念碑。
据说,1996年李光耀就曾提出过重返马来西亚联邦的建议,前提是马来西亚放弃偏袒马来人的政策。但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时机还未成熟”,拒绝了李光耀的这一请求。昔日一贫如洗的“蛮邦”新加坡,经过40多年的奋斗,已经一跃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当初逼迫的“独立”也不值得李光耀“抱恨终身”……

新加坡独立纪念碑 崔一良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