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9-07/14/xin_242070614100304601881.jpg
浪漫罗锅城
摘要:提到长城,人们马上联想到的是烽火、硝烟,战争、杀戮。但是,在罗锅城,古人大大地浪了我们一漫。
京城七月,酷暑难耐。周末又逢桑拿天,几经琢磨,决定去爬罗锅城。为何越是天热,越要去爬山呢?过去的经验告诉我,所谓桑拿,主要是在城里,汽车的尾气、空调的热气,加之高楼林立,空气不对流,把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大蒸笼。真正到了郊外,特别是在京城西北面的高山地区,无论是山顶,还是山谷,都不乏清凉之地。而且爬一趟山,出几身大汗,精神倍爽!
周日上午,在雾朦胧、楼朦胧中,我们驱车两小时,从八达岭高速,直奔位于陈家堡与黄台子之间的罗锅城。这里往西就是黄楼洼长城,翻过西边的大山头,就是黄楼洼的1065垭口。往东,就是著名的陈家堡“三街六巷楼”长城。
一看到长城,我们马上联想的是烽火、硝烟。不错,长城本来就是农耕时代的战争产物。所以,看看古人关于长城的诗,不外是硝烟啊,边愁啊。不象今天,我们把长城当成一段历史、一件文物,甚至是一种文化。长城在战争中的意义,其准确定位是防御工事,其功能就是防御。从这个意义上讲,修筑长城,本身就是一种“示弱”的行为,如元朝,唐朝,是不怎么修长城的,甚至是完全放弃长城、越过长城去扩边、修边。所以,唐朝有一个叫崔湜的诗人在其《大漠行》中说,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今人登上长城,第一个疑问就是这么浩大的工程,当年怎么完成的?这么巨大的石块,这么多的建筑材料,当年是怎么运上山顶的?秦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白骨相掌柱”,尽诉长城修筑之难、造筑者之惨。于是,就有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
但是,如果想象当年修筑长城都是长官拿着皮鞭、百姓敢怒不敢言的电影镜头,恐怕也不太切实际。不信,你到罗锅城看一看。在这里,你能看到长城的壮美险峻,你也能看到前人的浪漫和幽默。在如诗如画里,在如歌如泣中,细心的你,也能看到我们的先人,对美的追求无处不在,也能体会到当年长城建设者们的浪漫情怀。
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9-07/14/xin_2420706141003578106262.jpg
典型的明长城
停好车,换好鞋,我们就沿山沟向长城进发。进山约500米,一个垭口,长城在这里静静等候我们呢。
熟悉长城的驴友,一眼就能看出这里的长城,是典型的明长城。
一是基石雕刻得非常规整,堆砌勾逢对线,非常整齐;
二是墙体的包砖有两至三层,宽达两尺。
而且这里的长城比较有特点,垭口的东边是长城,垭口的西边上峭壁,就没有城墙了。这在长城体系中有一术语“山险”。在长城中虽然少见,但也并非唯一。京西黄草梁的七座楼长城,西端就因悬崖深达百十米而形成一个断崖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