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2010-01-08 10:35: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考复习 |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信: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郑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1.直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落实到位,对号入座,并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翻译时,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例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2005年湖北卷)
翻译为 “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2.意译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意译是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有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或直译以后会改变原句意义),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例“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分析 如果直译成“张衡走下车子,就树立威信”,“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读起来很别扭,让人不知所云。
意译为:“张衡到任,治理严厉”,“到任办公三年后,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
考生应注意,下面几种情形往往需要意译:
⑴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
例3侠曰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005年全国卷Ⅰ)
分析“口腹”是借代,代指“饮食”,翻译的时候就应该意译。
译文:“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
例: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症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矣。
译为:大王您设置官位选择合适的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会使官司位虚设。现在您拿国家大事让我来决断,这说明您对我了解得太深刻了。
6
译文: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7
⑵使用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时
例 “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2005年江西卷)
分析 句子属于紧缩复句,直译不好翻译,
意译为“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
⑶为了渲染、铺陈某种情况而故意用繁笔时
例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分析 句子中的“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意义相同,“天下”“宇内”“四海”“八荒”意义相同,是为了渲染铺陈
意译作:“(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3.二者的关系
在文言文翻译中,从词语到句子结构,能对译的就对号入座,直接翻译。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一)词语
1、当译则译,该留则留 ,该删则删
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今人不能懂、不易懂的词句变为能懂、易懂的语句。现代汉语毕竟是从文言发展而来,它们之间有明显的承继关系,所以不少●词语古今一致,是用不着翻译的。
如 “今日我疾作”一句,“今日”“我”是不用翻译的。译文:“今日我的病犯了”
如“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骑驴单行,拜见父”,其中:“车马、童仆、拜见、驴”也可以照抄不误。译文:“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
●此外,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但也有一些词语,翻译与不翻译的界限不好把握。比如古代的称呼,除了一般的人称代词,又有种种的敬称、谦称等等,我们的意见,一律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译为“你(您)、我、他(她)”。如果在译文中还保留着“寡人”之类,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仅有语法作用,无实际意义,故无法译出,翻译时可删出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尽管它们在原文中必不可少,但这些词语在翻译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应的词义可以来表示,因此必须删去。
误译例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该译的词要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应为: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2、古今义的区别。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正确译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应该再找个漂亮的女子。(“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正确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责备单于。(“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
(二)句子
1、补充省略成分。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正确译文: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个)儿子不团结。
例:以华阴县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译文:有个华阴县县令想讨好上级官员,(华阴县令)拿一只蟋蟀献上,(上官)试着让它斗,斗的很好,于是责令(他)每年都要交蟋蟀。
2、不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3、译句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如特殊句式、固定句式,这些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再如: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译成:杀人用棍棒和刀,有什么不同吗?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用棍棒和刀杀人,有什么不同吗?
例:子将安之?
译文:你将到哪里去?
四.翻译练习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译文: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
“义”,“名词作状语”,要翻译成“按道义”;“公等”,“公”,第二人称,“你”,“等”,表复数,“公等”可以翻译成“你们”;“妻子”,古今异义词,在古文中指“妻子、儿女”。
4、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
注:〔京〕高大。〔孽niè〕 通“蘖”,这里兼有“病”和“孤独”两义。〔陨yǔn〕从高处掉下来。
译文:更羸与魏王在高台下面,抬头看见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替你虚拉弓不放箭就射下鸟来。”魏王说:既然这样那么射箭的本领可以达到如此的地步吗?”更羸说:“可以。”
一小会儿,雁从东方飞来,更羸就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就落下来了。魏王惊叹地说:“射箭的本领可以达到这样的地步吗?”更羸说:“这是一只受了伤的失群孤雁哪!”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呢?”更羸回答说:“它飞 的缓慢而叫得悲惨——飞的慢呢,是旧伤疼痛;叫得惨呢,是长久失群;旧伤没有长好而害怕的心情又没有去掉,听见弓弦一响,急忙展翅高飞,所以引起伤口破裂而从高处掉落下来。
在具体翻译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用笔将这些语法要点一一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推"。将完全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
5、“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六、 文言中常见词语举例
数奇(命运坎坷曲折),驵侩(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县官(指朝廷),坟策(泛指古书典籍),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非礼(不合礼节),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秩满(指官员任期期满),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黔首(指百姓),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藉田(古时帝王在春耕前亲自耕作农田以鼓励百姓的活动),下车(指官员上任),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望门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畋渔(打猎捕鱼),墨者(有贪赃行为的人),锐意(决心),属辞(撰写文辞),累官(屡次升迁),左迁(贬官),通货(通商),女弟(妹妹),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往来),突出(奔突而出),具体(形体具备),三尺(指剑;法律条文),烈士(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舅姑(公公与婆婆),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无赖(无所依靠;无聊),影响(影子和声音),身体(亲自实行),处分(处置安排),结束(整装,装束),放心(丧失了意志),闾左(平民),豪右(权贵),苍头(奴仆)等第。熟练掌握这些习惯用语,就会扫除文言文阅读中的许多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翻译的步骤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你首先要细读原文,综合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理解词义,弄懂句意,理清层次,了解写法,掌握原文的全貌,还要了解原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动手翻译前,要读懂句子,并要把你理解的句义放到原文(语境)中去检验其是否正确;翻译后,你同样要记住把译文放到原文(语境)中去检验其是否正确,通顺。
a.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下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或不需要翻译的词语删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词语突出出来。b.将完全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C.最后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总之,重要的是译好几个关键词,译好了这几个关键词,也就抓住了得分点。
3.临场技巧
A.仔细品读原文,做到字斟句酌,不要操之过急。如果仓促应付,没有读懂原文就急于做题,就会犯先入为主的错误,翻译也就不会正确了。我们一定要在把握了文段内容后再去做题。
B.要善于借助试题中的已知题项,帮助对原文的理解。
C.翻译时,遇到难于把握的词语要广泛联系已学的知识,一一联想,采用再现法、组词法、代入法、排除法、语境法等,将译文放入原文中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