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钟表》评课稿(冯剑艳)

(2012-12-10 10:19:42)
标签:

教研活动

冯剑艳

杂谈

分类: 评头论足

《认识钟表》评课稿

瑞安市实验小学   冯剑艳

今天,新教 师王俊露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时间的系统学习的第一课。从知识难度和生活联系度来看,本课的知识点注重在认整点时刻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需要入手,学会“看、认钟表”的技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学生在生活中处处需要遇到时间的问题,而且在一年级的学生中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学会认整时时刻。本节课的重点就不简单在认上,要让学生做“数学人”学会用规范的数学用语来表示时间和描述时间的方法,更规范的书写时刻。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 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纵观整节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意创设活动情景,使知识的呈现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课始,王老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再带领他们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究新知。练习环节,引用“小明的一天”,让学生会看钟面上的整时,会用两种不同的形式书写整时,并体会到时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了珍惜时间的观念。

2、注重语言与思维的同步跟进,有效地建立模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王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探索整时的特征。并通过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又发展了多向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维的、立体的、开放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注重几何直观的培养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提出了10大核心内容,那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呢?王老师的教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认识钟面的过程中,王老师不仅仅是让学生说出钟面上有什么?而且让学生想象出12个数字所站的位置。特别强调最上面、最下面、最左面、最右面的数字利用儿歌的形式记住四个重要方位的数字,将数学概念与几何直观巧妙整合。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当学生离开数字也会看钟面的时刻。在练习中,王老师设计了“猜猜现在的时间”这个很有创意的练习。将钟面的一部分遮住,只露出分针(指着12),让你给学生猜测。然后追问:为什么你们猜的都是整时?突出整时的本质特征,之后缩小遮住的范围,继续猜测,有效地渗透数学推理和区间套的数学思想。然后,先立正再破,设计了遮住分针的钟面让学生猜时间,学生理所当然地猜整时,再揭示谜底,分针并没有正好指着12,而是接近12 。再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得出接近5时或大约5时。并强调看时间时要关注时针和分针,使整时的认识更加的全面而深刻。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并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信心和意志力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