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时间》教学设计(金晓飞)
(2012-12-03 10:46:17)
标签:
金文钦教研活动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等候时间》教学设计
瑞安市实验小学
【设计理念】
《等候时间》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之后再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新增内容。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排队等候的经历,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就用这个学生熟悉的等候批改作业情境为切入口,通过情景再现,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等候时间”的概念;其次,利用表格的直观性,演绎等候时间总和的计算过程;然后,通过演绎、列表、观察、分析、优化,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对六种方案的观察、比较和思考加上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找出最优方案,感受优化思想和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最后,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合理安排顺序的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培养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候时间”、“等候时间总和”等概念,并会正确计算最少等候时间总和。
2.通过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计算最少等候时间总和,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理解“等候时间”,以及在多样的解决方案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
1.
(1)同学们,今天中午,金老师在办公室改作业时,一个同学进来了,拿着作业给老师批改,我改了3分钟,那么这个同学等了多久呢?
(2)为什么是等了3分钟?
(3)揭题:那么他等的这3分钟就是他的等候时间。 【板书:等候时间】
2.批改两个人的作业
现在有两个同学同时来到金老师的办公室,等候批改作业。
老师估算了下,A同学的作业需要1分钟,B同学的作业需要5分钟。那么有哪些批改顺序?(A→B,B→A)
出示表格1
|
批改顺序 |
第1位同学等候时间(分) |
第2位同学等候时间(分) |
两人等候时间总和 |
|
|
|
|
|
|
|
|
|
|
按A→B批改顺序
①
②
③
如果按B
学生汇报结果
|
A |
1 |
1+5 |
7 |
|
B |
5 |
5+1 |
11 |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按A→B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是7分钟;按B→A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是11分钟。看来批改顺序不同,等候时间总和也会有所不同。
(二)
现在是三位同学等候批改作业。A同学:1分
【板书:A:1分 B:5分 C:3分】
1.有哪些批改顺序呢?
要求:汇报时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呢?
先以A开始有ABC、ACB,以B开始有BAC、BCA,以C开始有CAB、CBA。
2.大胆猜想:哪种情况用的等候时间总和最少?哪种情况用的等候时间总和最多?
3.验证:
(1)以ABC为例,讲解
|
批改顺序 |
第1位同学等候时间(分) |
第2位同学等候时间(分) |
第3位同学等候时间(分) |
等候时间总和(分) |
|
|
|
1+5 |
1+5+3 |
|
①
②
同理提问“1+5”里“1”和“5”表示什么?“1+5+3”里“1”、“5”和“3”各表示什么?
教师总结:第1位同学只用等自己的作业批改时间;第2位同学要等第1位同学和自己的作业批改时间;第3位同学要等前两位同学和自己的作业批改时间。
③
④
为什么有3个“1”?(因为第1位同学作业改时三个人都要等。)【红笔描出“3”】
⑤
(2)学生自主完成表格2,计算其他5种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情况。(1个学生说一种)
|
批改顺序 |
第1位同学等候时间(分) |
第2位同学等候时间(分) |
第3位同学等候时间(分) |
等候时间总和(分) |
|
|
|
1+5 |
1+5+3 |
|
|
|
|
1+3 |
1+3+5 |
|
|
|
5 |
5+1 |
5+1+3 |
|
|
|
5 |
5+3 |
5+3+1 |
22 |
|
|
3 |
3+1 |
3+1+5 |
16 |
|
|
3 |
3+5 |
3+5+1 |
20 |
4.发现规律
(1)仔细观察这表,找出需要等候时间总和最少和最多的。(最少:
(2)同桌讨论:为什么按ACB等候时间总和会最少,而按BCA等候时间总和会最多?
汇报:最少里有3个1,2个3,1个5。
【板书:3×1+2×3+1×5=14
为什么都有“3”、“2”、“1”?
“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3)教师顺着学生的汇报内容,总结出:
①3个都不相同的时间放在一起,要使等候时间总和最少,要把时间短的排前面,时间长的排后面。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②3个都不相同的时间放在一起,要使等候时间总和最多,要把时间短长的排前面,时间短的排后面。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三)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三个同学的时间都不一样。现在A、B时间都为3分钟。
(1)A同学:3分钟
方案:ABC 或 BAC
【板书:3×3+2×3+1×5=21】
(2)C同学改为2分。
方案:CAB 或 CBA
【板书:3×2+2×3+1×3=15】
(3)C同学改为3分。
三人都是3分钟,所以顺序怎么安排都不会影响等候时间总和。
【板书:3×3+2×3+1×3=18】
小结:①时间都不同时,按照从小到大安排顺序。
②时间中有两个相同,看第三个和第一个比较,排顺序。
③时间都一样,顺序没关系。
这就是排队问题里存在的秘密,合理安排顺序,可为我们节省不少的等候时间。
(三)
师: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1.接水问题:班级大扫除,甲、乙、丙三位同学各提一只水桶同时到一个水龙头接水,他们接满一桶水所需时间分别是4分钟、7分钟、5分钟。怎样安排才能使三人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
(1)找出大小关系。甲、丙、乙
(2)计算等候时间总和:3×4+2×5+1×7=29(分钟)
2.建构模型
条件1:甲:5分钟、乙:4分钟、丙:1分钟。
排大小:丙、乙、甲
【板书:3×1+2×4+1×5=16】
条件2:甲:长、乙:中、丙:短
现在我不告诉你具体时间,只告诉你时间的长短,你会排顺序吗?
说一说计算最少等候时间总和的算式:3×短+2×中+1×长
条件3:甲:a 乙:b 丙:c
那现在我用字母“a”代替“长”,字母“b”代替“中”,字母“c”代替“短”,还告诉你们它们的关系是a>b>c。你会用含a、b、c的算式表示最少等候时间总和吗?
最少等候时间总和: 3×c+2×b+1×a
3.拓展:批改四个同学的作业
甲:3分钟
(1)
(2)
(3)
(四)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啊,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排队里的等候时间问题,发现按照用时由少到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事情,就能减少等待的总时间,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生活中象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这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
【板书设计】
|
3×3+2×3+1×5=21 3×2+2×3+1×3=15 3×3+2×3+1×3=18 3×4+2×5+1×7=29 3×1+2×4+1×5=16 3×a+2×b+1×c |
|
A:1分 B:5分 C:3分 1+1+5+1+5+3=16 3×1+2×5+1×3=16 ACB BCA |
|
小→大 大→小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