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2016-04-11 13:26:14)
标签:

杂谈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1955年北京西城区定阜大街出土,是元大都城址范围内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

它以优美的艺术造型,精湛的烧制工艺,独特而完美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元代雕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和景德镇窑瓷塑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为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

http://ww3/large/620db9d3gw1f2so3j9anpj21kw2dcnew.jpg
 元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 
年代:元 级别:三级文物 方位:首都博物馆4层瓷器展厅

水月观音像通高67厘米,头戴宝冠,冠的正面有一小化佛()广额丰颐,眼睑低垂,神态安详。

观音跣足而坐,右腿支起,左腿下垂,

http://ww4/large/620db9d3gw1f2soj477e7j21kw11x4a1.jpg 

右臂搭于右膝上,

http://ww4/large/620db9d3gw1f2sod4s96ej21kw11xqba.jpg 

左手支于身体左侧,

http://ww4/large/620db9d3gw1f2soa681y4j21kw11xwp0.jpg 

姿态优美大方,给人自然闲适之美感;上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饰网状连珠式璎珞,袈裟及下裙上亦垂挂连珠式璎珞,装饰繁缛,雍容华贵。

http://ww4/large/620db9d3gw1f2solkiqk6j21kw11x12g.jpg 

全身肌肉柔软细腻,其中面部及手足的肌肉尤其生动,在青白色釉料的映衬下,更显优雅温婉。

菩萨像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慈祥悲悯的眼神,意在观照水中圆月,又似俯视芸芸众生

http://ww3/large/620db9d3gw1f2sof41fubj21kw11x46z.jpg 

http://ww2/large/620db9d3gw1f2soh4eg48j21kw11xwog.jpg 此像胎质洁白细密,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色润柔和,制作工艺无与伦比。

首先是整体塑造精准大方,采用了塑、捏、压、琢等不同手法塑造头部、身体和四肢等部位,然后对不同部位进行细致修整,最后对菩萨面部及神态进行刻画。

同时局部塑造也一丝不苟,而尤为突出的是其宝冠,正面安有一尊小化佛(阿弥陀佛坐像),为观音菩萨身份的标识,冠的背面是一朵瓷塑的莲叶;宝冠为单独烧造,可以取下,又大大增添了烧造的难度。

http://ww4/large/620db9d3gw1f2sotw69sdj21kw11xjzx.jpg 

另外,此像的右肘搭于右膝上,整个右臂悬垂于膝前,这一细节也是工艺精湛的重要体现——同时代、同材质的水月观音像以膝支撑手臂之处均靠近腕部,而此像改悬腕为悬臂,不仅制作难度更高,整体造型也更为优美。

http://ww1/large/620db9d3gw1f2sovomqzyj21kw11xn6g.jpg  

水月观音这一造型样式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无记载,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据《历代名画记》记载,这一形象最初由唐代著名画家周昉创塑。

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妙创水月之体”,并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成为后世三十三观音之一。晚唐、五代时期水月观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画中能够见到。北宋以后水月观音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后世观音造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水月观音之由来,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

佛学: 【水月观音】 (梵Ta^n%kas/ri^ 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

元代作为国教的佛教,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合一并存,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瓷塑坐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也给后世留下难以逾越的瓷塑造像之经典。

摄影:脚丫子;文字来源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