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策

(2015-07-25 08:25:52)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620bdd0fjw1euepnv3nhaj216o0w3q8c.jpg孫策的大氣和聰明使他英氣逼人,充滿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英雄惺惺相惜,比如劉繇的部將太史慈。有一次孫策和太史慈狹路相逢,兩個人短兵相接,搏鬥中孫策搶到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也搶到了孫策的頭盔,最後不分勝負。後來,在另一次戰鬥中,太史慈被俘。孫策親自為他鬆綁,拉著他的手說,我要是被你俘虜了,會怎麼樣?太史慈說,那可說不清!孫策大笑,說以後還是我們共濟大事吧!便拜太史慈為折衝中郎將,還讓他回去安撫招募劉繇舊部。當時旁邊的人都說,太史慈這回肯定一去不復返了,孫策卻充滿信心地說,子義(太史慈字)不跟我,還能跟誰(子義捨我,當復與誰)。果然,六十天後,太史慈如期歸來,從此成為孫策手下一員驍勇的戰將,就連曹操也想得到他。曹操曾經給太史慈寄去一個包裹,裡面只裝了一味中藥──當歸。但太史慈終其一生,都在孫氏兄弟部下,這不能不歸結於孫策的人格魅力。

  
太史慈和孫策的這個故事,記載在《三國志.太史慈傳》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鬥小霸王」也有描寫,但孫策的話「子義捨我,當復與誰」被改成了「子義乃信義之士,必不背我」,意思就差多了。實際上,《三國志》那句話,表現的是孫策的自信;而自信,則恰恰是英雄人物的魅力所在。自信的人是有魅力的,有魅力的人是有吸引力的,何況孫策還能以誠相待!

不過孫策也有和項羽同樣的毛病,那就是意氣用事,喜歡殺人,而且說殺就殺。比如嚴輿,是嚴白虎的弟弟,而且是代表嚴白虎來講和的,孫策也答應了。但是,會談的時候卻把他殺了。據《三國志.孫策傳》裴松之註引《吳錄》,當時孫策突然拔出刀來砍斷坐席。嚴輿身子動了一下,孫策說,聽說足下有輕功,能坐著跳起來,所以開個玩笑。嚴輿說,我看見刀子就這樣(見刃乃然),孫策就拿起手戟扔過去,把嚴輿殺了。

事實上,喜歡殺人和死要面子,是孫策的致命傷,他就是死在這兩個毛病上的。孫策的死,《三國志.孫策傳》的記載是「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而《江表傳》和《吳曆》的說法則更有戲劇性。前面說過,當時吳郡太守許貢上疏朝廷,曾說過「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的話。其實後面許貢還有說法,就是建議朝廷把孫策找到京都嚴加約束,免得他在外面作亂。孫策看過許貢的表文,就把許貢殺了。許貢的僕人和門客為了替許貢報仇,便去刺殺孫策。本來,這次刺客只是傷了孫策的面部,完全可以治好(醫言可治),但必須靜養百日(當好自將護,百日勿動)。然而孫策卻去照鏡子。照完,便對著旁邊的人說,我的臉變成這副樣子,還能再建功立業嗎(面如此,尚可復建功立事乎)?便推開案几,大吼一聲,結果創口破裂,流血不止,當夜身亡,時年二十六歲。這可真是「死要面子」的典型了。




  
陳先生的話十分幽默,但我以為還可以補充一點:對江東集團,孫策不失為好領導。理由也有兩條:第一,他的基礎打得好;第二,他的接班人選得對。我們知道,孫堅南征北戰,主要是打出了威望;孫策南征北戰,卻打出了地盤。江東六郡基本上是孫策平定的,所以陳壽說「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可以說,孫策十八歲領兵,至二十六歲身亡,短短七八年間就做了人家半輩子甚至一輩子的事,實在好生了得!這份基業,他自然不會輕易與人。《三國志.孫翊傳》裴松之註引《典略》說,當時,張昭等人都以為孫策會把權利交給老三孫儼,也就是孫翊,因為孫翊「驍悍果烈,有兄策風」。但是孫策卻選擇了孫權。事實證明,孫策的選擇是對的。在三國時代的巨頭中,孫權的壽命是最長的,七十一歲(次則曹操,六十六歲;再次劉備,五十八歲);在三國時代的三個政權中,孫吳的國祚也是最長的,五十一年(次則曹魏,四十六年;再次劉蜀,四十二年)。東吳的相對穩定,與孫策選對了接班人大有關係。

孫策心裡很清楚,靠武力打江山,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而且這個使命已經基本上完成。以江東集團的政治資源和軍事力量,其「天下」暫時就只能這麼大。下一步,只能是「保江東」而「觀成敗」。這樣一來,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需要的就不是軍事才能,而是政治才能,不是英勇善戰,而是老成謀國了。因此,他沒有選擇性格作風和自己相似的孫翊,而是選擇了和自己不同的孫權。我們知道,帝制時代的接班人,常常是以所謂「深肖朕躬」為條件的。孫策偏偏選擇「不肖」(不像),這正是他了不起的地方。這也再次證明,孫策是有政治眼光和政治頭腦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挤得让我心痛
后一篇:波平浪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